还有几天时间,就将迎来新能源政策补贴的最后红线——6月25日,意味着之后消费者购买纯电/插混车型不再享受地方补贴政策,同时国补的力度大不如前。
即便如此,我们观察5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只有小幅上升,并没有出现销量暴增的情况。显然终端市场早已消化此信息,同时各家品牌也通过自我的调整,“补回”退坡让消费者多给的买车钱,尽量让政策影响到最低。而造车新势力细分市场的销量,也呈现类似的现象,5月的交付量只有小幅上升,除了第一梯队蔚来、小鹏和威马三家,每家的月度交付量稳定在1000辆以上,但其他已上市的新势力品牌,交付量始终乏善可陈。
2019年1-5月造车新势力交付数量(据公开资料整理)
新势力造车竟成造局?
我们根据资料,把2019年1-5月已交付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梳理成表,比较了已量产各家的交付量,与当初品牌立的flag相比,到年底谁放卫星的可能性更大些。一些品牌的总交付量仍在1千辆以下徘徊,前景不容乐观。甚至有声音质疑,他们生产销售汽车不是目的,背后似乎在造融资的大局。
在不久前,中海同创董事长李金勇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从产品战略来讲,目前有些造车新势力做了很多20多万、30多万的车,我不知道要卖给谁。”的确到了这个价格区间,消费者对车辆的要求,不再是单一通勤工具那么简单,既要求该汽车品牌溢价,也要求在理念、服务和口碑上能撑得起高端的定位。造车新势力天生就缺了造车的底蕴,凭什么让这批潜在客户埋单?
这位在汽车行业20多年的老兵在采访中,毫不掩饰他对新势力们的担心:“中国的自主品牌做了这么多年,突破20万都很难,为什么一个没有品牌力的造车新势力上来就做个20多万、30多万的车呢?我认为或许其目的并不是市场化的,而是融资。”
三个造车新势力高端品牌对比
在上述这批“落后者”榜单里,奇点、电咖和前途,均是上探20-30万元区间,主打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概念的汽车品牌,势要造出比特斯拉更棒的纯电动车。从品牌定位的角度,他们接近于新势力第一梯队中的蔚来,但后者目前已开始交付第二款车型ES6,在终端的知名度也高很多,但仍被爆出多辆ES8自燃,市值已蒸发近8成等问题。
第一梯队佼佼者尚且如此,这三个品牌的挑战不会少。它们或因量产计划多次跳票、更改公司的方向、产品与定位的落差,迟迟未见大规模的量产;是否沦为了李金勇口中借造车为名,融资为实的代表?我们先来讲讲问题最大的奇点汽车。
奇点iS6:谜一样的量产时间
严格意义上来说,奇点今年一季度只有6辆新车的销量,还称不上大批量交付。
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承担奇点走量任务——iS6多次出现跳票,上市时间从2018年第三季度顺延到今年初,目前最新消息显示,iS6上市时间被确定在2019年下半年,正式交付时间要到年底或明年初了,由北汽昌河代工。
据官方介绍,iS6是一款轴距2960mm的中大型SUV,对开门设计,搭配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紧急制动、自动泊车等多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官方公布的综合续航里程可达400km,补贴后售价区间将在20-30万元左右。
在奇点汽车掌舵者沈海寅眼里,iS6的任务是“要用20万到30万元的价格,打造50万元的豪华配置和百万级智能享受”。但iS6量产计划一再推迟,难免让人心生疑虑。外界猜测奇点汽车陷入困境,是缺乏资金所致。奇点也曾公布过融资共70亿元,但自去年4月份后,奇点再没公布过融资信息,这批不算少的资金应该能撑起iS6的量产前,但工厂欠薪、城市体验店计划停滞等信息仍不时被市场爆出。
面对iS6一再推迟上市,沈海寅解析到:“首先,我们还是坚守代工模式,代工模式就意味着你的很多的事情不一定是自己完全可控的,而这些调整会影响到我们的进程……我们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少犯一些错误,产品打磨得更好一些。”
用小米的模式做特斯拉?
令人更不解的是奇点的盈利模式,在沈海寅的设想中,奇点要用“小米模式造一辆比特斯拉更好的汽车”。他认为:奇点汽车效仿小米,在硬件上不过分追求利润,而是走通过软件服务盈利的路线。在获取尽量多的用户之后,以与出行相关的服务绑定用户,这才是未来真正的盈利模式。
但这里有个明显的悖论,任何一家企业,如何盈利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槛,尤其是讲究重资本投入的汽车行业,单靠出行相关服务赚钱,能玩得起吗?至少,这种模式在不注重服务的中国,难以走通吧。同为造车新势力的李想曾直白地评价:“很多人说卖车不赚钱,靠后面的软件来赚钱,胡说八道嘛,你卖一个车相当于卖三四百台小米手机,最后只是赚一台小米手机软件的钱,你脑子进水了吗?”
所以即使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奇点汽车公布了与丰田汽车合作的消息,后者同意向奇点出售电动技术,以求获得双积分d的优先购买权。外界对奇点的质疑也没有停过,奇点买了丰田“过时”且不是独家的电动微型车技术,又能有多少胜算?
据了解,奇点汽车在上海车展发布的微型电动车iC3,但这款小车现在仍处于概念车阶段,量产时间大概在2年后。值得关注的是,奇点iC3是基于丰田授权,以eQ平台架构为基础开发的小车,iC3的NEDC续航有望超过300km。但仔细了解你会发现,以eQ架构设计的丰田iQ,早在2008年就开始在日本和欧洲销售,后续车型iQ EVE在北美和日本市场都难言成功。
沈海寅认为国内的微车是有市场的,在Low的车和宝马MINI、Smart之间,市场一片空白,iC3瞄准的就是这个市场而生。但“现在小车太Low了,大家都在拼性价比,价格战最后是什么?都是拼命在压供应商,牺牲的是产品的质量。”
但沈海寅没有回答外界对iC3“过时落后”质疑,也没有回答在打造高端SUV iS6的同时,又要开发针对短途出行和共享模式的iC3,奇点的品牌定位是否有偏颇?较廉价的iC3是否成为奇点汽车上探高端市场的阻碍,从而伤害iS6的溢价呢?
建厂三年仍是一片空地?
产品背后,奇点的生产计划也多次掉队。据了解,奇点汽车曾在2016年11月获得6亿美元融资,这大部分资金来自安徽铜陵市,奇点汽车要在安徽铜陵投资监理一条年产量达20万辆的生产线,保守估计要花80亿元。但两年多过去了,奇点在安徽铜陵建设的工厂,至今丝毫没有动工的迹象。在今年5月底,奇点汽车新一轮增资扩股,安徽国资委向奇点入驻管理层,似乎是对奇点汽车实施监控,敦促其投资项目尽快落地。
奇点铜陵工厂仍是一片空地
如果加上前期的投入,耗资50亿元的株洲基地、没公布投资金额的苏州相城工厂,奇点仅仅花在工厂的投资基金就在百亿以上,这还不包括奇点汽车在美国硅谷、北京、上海建立的研发中心。为什么奇点对自建工厂有如此的执念呢?工程师出身的沈海寅认为自建工厂才能把握好整车的质量,但奇点iS6的量产最终选择由北汽昌河代工。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月前,奇点的总融资额只有70亿元,是“野心太大”还是“PPT造车”?而翻开奇点汽车的出行蓝图,高端的iS6和主打出行市场的iC3,只是该品牌首先落子的车型,“大车+小车、4轮+2轮、乘用+商用”的理论说得很棒,未来还有iM8d等智能电动MPV,不禁让人怀疑这只是停留在纸上的谈资。
70亿元的资金尚不足以撑起整个产业链条,但也不至于像奇点在首辆车没量产、工厂计划未动工前就资金链断裂?根据最新消息,奇点汽车负责人表示,在安徽铜陵的工厂将在2020年夏天建成,在此之前,品牌要完成销售3万多辆乘用车的任务,就在iS6多次高喊“狼来了”的时候,如此高的目标实在耐人寻味。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盘点奇点汽车目前所面临的困局,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来说说另外两位“高端掉队者”——天际(电咖)汽车和前途汽车。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