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5月销量快报,自主品牌继续处于下跌状态,而从各家车企发布的数据来看,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国内主流车企的销量均出现下滑。
更可怕的是,伴随销量下行,随之而来的是自主品牌市占率的连续缩水。早在2017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曾达到43.9%,2018年在面临下行压力之时,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仍可保持在42.1%。
![]()
至本年度4月份,自主品牌市占率跟随销量一起下跌,甚至跌破掉40%红线至37.1%,如果把2019年度前五个月的市占率综合平均,目前处于39.1%的状态,说句扎心化,此数据已与2015年水准持平,如果再扎心一点,自主品牌整体市占率已被打回原形。
根据乘联会数据,在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的同时,主流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却持续提升。今年1-5月份,几大主流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0.3%、48.2%、47.4%、52.2%、54.7%;豪华品牌市场占有率则保持在10%左右,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也就是说,自主品牌的市场下滑除了市场客观因素,还有合资品牌的冲击。
当大众都谋求通过引进低端品牌来抢占细分市场份额的年代,自主品牌的空间被压榨已不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市场整体下滑因素。
![]()
翻开5月轿车市场销量榜单,细数A级B级领域所有车型,前三十名内自主品牌只有吉利帝豪和上汽荣威i5仍然在列,启辰D60属于表现较好,但也勉强在40位左右徘徊。相反,SUV领域长城、吉利、宝骏、奇瑞都有拿得出手的明星产品,虽然5月仍然出现销量同比下滑,但依旧存在与合资在性价比层面叫板的能力。
没错,瘸了!
来看看轿车榜单还健在的两位选手!自2012年开始,当时的帝豪EC7就常年占据轿车销量榜单第十名的位置,多年来,吉利帝豪始终通过稳步的改款来提高产品力,无论是配置的增加还是销售终端的优惠,它始终没有淡出购车者的视线。目前,帝豪作为主打性价比的产品,其终端售价被压缩在6万以下区间,换言之,它在通过蚕食A0级轿车的市场份额保证销量。
![]()
再看荣威i5,这款车是上汽在销量层面寄予厚望的车型,甚至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直言不讳的说:“之所以这款车价格低,就是因为我们想让这款车大卖。”说实话,能把价格战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也是很考验功底的。
![]()
上图中荣威i5销量在4月时已经实现了年度峰值时期的腰斩,5月实现了环比增长,11509台的销量也算是满意答卷,但是荣威i5依旧在主打低售价市场,这一点与帝豪不谋而合。所以,换个角度讲,在轿车领域我们自主品牌除了能给出价格,已经再无其他撒手锏了。
轿车被虐,那自主品牌就只能寄希望于SUV领域。虽然SUV不再是香饽饽,但受产品属性影响,SUV是各大车企应对车市寒冬的缓冲带。自3月开始,SUV市场的弱势下行已然为格局洗牌埋下了伏笔,而汽车销量走势和金融领域的K线图存在异曲同工之处,趋势是中短期内不可逆的必然结果。
![]()
此种条件下,若想扛得住,要么能在SUV领域拔得头筹并且在新兴市场寻找增长点,要么能在轿车领域依旧保持稳定输出。很显然,符合上述两种逻辑的,其一是长城,其二是吉利。
以长城、吉利为首的自主第一梯队,在通过高端路线逐渐在走向世界的边缘试探,无论是全球化的研发体系、高端品牌的技术反哺亦或是全力投入三大件研发,都在通过实践突破品牌天花板。
但是,伴随高端化进程而来的,也并非是一帆风顺,WEY和领克也卖不动了,5月WEY旗下VV6销售4136台,VV7销售1048台,环比腰斩;领克01销量4104台,领克02销售2040台,没进没退。奇瑞的高端品牌星途,也希望能有所突破,但目前来看,还在“大屏”上打转的它,显然完全没get到高端的内涵。
写在最后
毋庸讳言,大部分自主品牌已经陷入了发展的第一个瓶颈期,巨头尚且如此,非主流自主品牌的日子则愈发艰难。但历经市场涅槃,最终淬炼而成的,或许才具备了真正与合资抗衡的资本,显然,中国车市,需要这样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