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当汽车受到撞击时,会像手风琴一样折叠收缩,这种现象被称为“溃缩”。车头、车尾空间大,溃缩的幅度大,对力的缓冲作用也就大。
![]()
侧面溃缩的空间小,起到的缓冲作用也小,如果是撞击在驾驶员位置,安全气囊有可能不会及时弹出,驾驶员头部和身体容易撞在玻璃或者车门上,造成严重伤害。侧面碰撞事故是最危险的交通事故类型,德国曾做过统计,每年约700人因侧面碰撞事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
最近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ZF),正致力于研发一项新技术——外置安全气囊。采埃孚将安全气囊联接到传感器系统,并开发全新算法提前预知碰撞,在车辆撞击前15毫秒内启动,新增一个防撞缓冲区。就像是一块大枕头,形成额外的溃缩空间,将侧面碰撞的冲击力能最多减轻40%,从而能够有效保护乘客安全。
![]()
该气囊充气后体积为250L,相当于普通安全气囊的三倍,虽然采用与目前内置安全气囊相同的材料和充气技术,但新气囊某些部位的厚度超过300毫米,大部分位于车门柱等刚性车架上。
![]()
按照这个理念,车辆传感器必须快速精准探知碰撞风险。通过摄像机、雷达进行互联。之后系统软件算法可判断碰撞是否无法避免,是否需要展开安全气囊。如果这些都得到确认,系统会立即启动充气装置对安全气囊进行充气。
![]()
这么一想难度还真是有点大,系统如何判定汽车要遭受侧面撞击呢?如果两车没撞上,但气囊却爆开了,这倒时也是个不小的损失。再者,如果两车接触了才爆开安全气囊,已经为时已晚,所以设定好系统参数是个问题。也许今后随着激光雷达、超声波和图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个“大枕头”才会真的出现在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