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尚且平息,美国又盯上了华为。为了打压华为,不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有话语权、有突破。
华为遭到了谷歌、微软和高通的全线封禁。
就当全世界以为华为要崩盘的时候,一则激动人心从未想过的好消息曝光!
华为海思总裁在5月17日凌晨致信员工,称保密柜里的备胎芯片“全部转正”,今后要科技自立!
这一次,华为不像中兴认罚求饶,因为它有自己的芯片。华为事件亦说明,企业和产业不想挨打,就得自己有实力。
笔者所处的汽车产业何尝不是如此?
过去,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有许多中国品牌的汽车,除了车标是自己的,发动机是用三菱的,变速箱是用爱信的,就连底盘都是拿来主义。
这些车型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因为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制造的汽车只能在十万以下的低端市场憋屈地竞争。即便如此,英国汽车节目《TOP GEAR》还不忘向“中国制造”大大地吐槽了一番。
在韩国,韩国人开韩国车;在日本,日本人都开日本车;在中国怎么能让市场白白的拱手让于外国品牌的车?长安汽车率先发出了呐喊!
专为国六而生,长安汽车发布了能与宝马、大众并驾齐驱的动力系统
6月4日,长安汽车于重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举办“中国芯•驱未来”为主题的蓝鲸动力品牌发布会,正式发布全新动力品牌——蓝鲸动力。
在品牌组成上,蓝鲸动力包括蓝鲸发动机和蓝鲸变速器,以及拥抱电气化的蓝鲸油电混驱。
这是继2016年蓝鲸2.0T发动机搭载CS95亮相以来,蓝鲸动力首次以家族身份发布。长安内部将蓝鲸动力品牌定位为“永不妥协的高效能汽车动力解决方案”。
永不妥协,是针对国6b排放而言。
目前国6b排放已经正式颁布,它糅合了欧洲和美国的测试方法,OBD诊断采用美国的,污染物限值采用欧洲的,综合起来比美国、欧洲都更严,更难达标。
中国国6b尾气排放法规,污染物限值与欧6相同,蒸发排放和OBD接近美国,综合而言已经是全球最严排放法规。
要达到国6b排放标准,国5升级而来的发动机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升级三元催化器,发动机ECU逻辑等配件,但这么做会涉及到发动机的原厂标定问题,同时增加成本。二是降低发动机的功率,限制动力输出,可这么做的话消费者就更难接受了。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消费不断升级,用户对汽车动力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国6b排放标准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冲突,很难解决。
蓝鲸NE动力牛就牛在这!在满足国6b排放标准的同时,蓝鲸动力为了实现“永不妥协的高效能汽车动力解决方案”,长安汽车集全球资源,历时4年打造了中国首个模块化技术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基于顶层的模块化设计,蓝鲸NE动力平台兼容1.0-1.8L排量,通用化率高达98%,产线自动化率、智能化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块化开发技术。
不仅如此,蓝鲸NE动力平台还预设了欧7升级路径,配合3.0Nm/kg的轻量化技术指标,全系兼容48V、HEV、PHEV、REEV设计,全面拥抱电气化时代,不仅填补了中国汽车平台化开发领域的空白,还将未来10年的技术发展路径都提前布局了,不夸张的说,蓝鲸NE动力平台是一个“10年都不过时的动力技术平台”!
在性能方面,蓝鲸NE动力甚至还能与宝马B48、大众下一代EA211发动机一较高下。
过去,德国汽车企业为了消除涡轮迟滞,将涡轮增压峰值扭矩转速做到了1250转的极致表现。
现在蓝鲸NE发动机通过“双出口集成排气歧管+双涡管电控涡轮增压”的技术方案,同样在1250转时即可达到峰值扭矩,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与此同时,蓝鲸NE动力平台突破民用汽车动力天花板,将发动机扭矩提升至200Nm/L,使得1.5T排量的蓝鲸NE发动机便能拥有媲美3.0L排量的动力输出。
更值得炫耀的是,蓝鲸NE发动机在部分工况下热效率达到40%,只比丰田双擎41%的热效率略低,但是升功率却远超丰田,达到了67千瓦。(全新凯美瑞双擎搭载的2.5升阿特金森发动机,热效率是41%,但升功率仅为52.4千瓦。)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小排量与高性能同样可以在一台车上实现!
国6b正式实施后,搭载该发动机的车型优势将越来越明显,相比竞品,这款发动机在满足国6b排放标准的同时,动力没有下降,油耗还能进一步降低。
对于汽车来说,动力系统是最核心技术,也是最贵的配置。就其重要性而言,蓝鲸动力之于长安,正如麒麟芯片之于华为!
蓝鲸动力品牌的推出,意味着中国品牌汽车在动力系统方面不再落后,已具备跟国际头部车企并驾齐驱的实力。
今非昔比,中国汽车进步飞速!
虽然我论证了一大通,但是说起中国人造的车,更多人可能还是认为某些方面就是不如合资车。
这也正常,人们建立起对外部世界客观变化的正确认知,总是会稍有滞后的。
在这笔者得告诉你,作为一家拥有35年造车经验积累的车企,长安汽车的研发实力连续5届10年蝉联中国汽车研发实力行业第一。这可不是什么“牙防组式”的机构或者哪家媒体搞的评选,而是国家发改委评定的。在国家发改委“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中,长安汽车以96.4分位列全国第三、汽车行业第一。
长安汽车还打破合资企业只能引进外放技术和产品的惯例,先后向长安铃木输入新奔奔,向长安PSA输入逸动纯电动,树立了中国车企合资合作的新模式,这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长安的技术研发实力,已经可以和合资的外方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个领域已经开始略擅胜场。一个又一个研发干货,都证明了长安汽车科研技术水平正在不断向上。
所以,我们不能再带着过去的成见看待今天的中国汽车企业,更不能无视中国汽车企业的巨大进步!
买技术不难,难的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虽不至于闹到中兴、华为的级别,跨国车企会卡你脖子,区别对待的例子却不少见。
曾经,前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CEO卡洛斯·戈恩在东京国际车展上称,中国汽车厂商在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合作时贡献几乎为零,中国合作伙伴持有50%的股份,是日产汽车这样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所付出的代价。
曾经,RAV4 “踏板门”大规模爆发。丰田给美国消费者赔偿11亿美元作为“和解方案”。而对待中国消费者,丰田仅说了一句“以适当措施回报用户”语焉不详的托词。
曾经,现代集团在美国被调查发现存在夸大油耗标定的13款车型中,有12款在华有售。但现代汽车中国公司有关负责人回应称,中国所售车型不涉及此类问题。
这些教训,无不告诉我们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不自强,便不可能获得成功。中国企业不自主研发,就永无安宁之日。不摆脱对外企的依赖,中国企业就永远不可能“加冕为王”!
但我们也得感谢外企、感谢“区别对待”、感谢“全世界所有打压中国企业的团队和企业”。
是他们,逼着中国在前进、逼着中国企业不得不自主研发、不得不团结起来,不得不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是他们,逼得“中国制造”走到了世界前列。
是他们,逼得中国空间站、国产大飞机、国产航母、麒麟芯片、长安蓝鲸动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奇迹的超越!
文 | 李健波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进入小程序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