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740期
全文共158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总编辑|马黎明
执行副主编|谭扬
责编|张宇
采编|唐兵
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共享品牌、戴姆勒集团旗下的分时租赁项目car2go官方正式发文,将于2019年6月30日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已在办理会员押金清退工作。
消息一经曝光,让本就在苦苦挣扎的共享汽车行业,再次蒙上一层阴影。再加上资本对共享出行行业的冷淡,共享汽车已不“热”,而开始走向“冰冷”。
不止car2go退出中国市场,为整个行业发展敲响警钟,早在2018年中开始,就有途歌等共享汽车平台陷入资金断裂、押金难退等各种不利境地,部分企业甚至破产清算,消失在了共享出行版图中。
共享汽车自诞生以来,虽面临运营成本高、企业盈利难等问题,但依然被车企看好,更是被一众车企认为是转型出行服务商的第一步。
随着car2go、途歌等头部共享品牌的不断离场,似乎部分车企转型服务商的第一步也“踩空”,转型遇到瓶颈。
资本趋冷
共享品牌不断离场
共享汽车行业是一个高投入行业,几乎所有共享出行平台对资金的依赖度都是非常高的,缺少了资本的输血,共享平台很容易陷入资金链断裂的不利局面。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2018年时间段里,共享汽车平台融资金额高达数百亿,部分平台单次融资也是高达数亿元,融资规模非常大。大量资本的进入,也造就了共享汽车平台疯狂增长,共享汽车城市覆盖面大幅增长。
从2018年下半年途歌平台爆发“押金门”事件伊始,共享汽车平台开始退热,资本青睐度大幅降低。2019年,仅立刻出行一家企业获得一笔千万级美元融资,成为共享汽车融资的一枝独秀。
资本降温共享出行产业,不少平台资金链难以为继,深陷“押金门”事件的途歌平台就是典型代表。据了解,途歌平台会员押金为1500元,按照其注册用户300万来算,押金规模高达45亿,一旦融资出现问题,押金便成为一大资金缺口。
就目前共享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除GoFun出行、EVCARD、立刻出行等共享平台保持较高的活跃度之外,途歌、EZZY、麻瓜出行等多家共享汽车平台如今已游走在生死边缘,“共享难”成为共识。
共享出行遇冷
车企转型服务商遭遇瓶颈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传统车企都提到了一个概念,从“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变,而共享出行领域便成了众多车企的第一块“试金石”。
例如,一汽集团携手易开出行,上汽集团投资EVCARD分时租赁,宝马集团拓展旗下ReachNow即时出行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吉利与戴姆勒成立高端出行合资公司等等,传统车企急于布局出行服务领域。
然而共享汽车平台不断离场,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深度思考,共享还能否继续共享?
除去共享汽车平台自身运营成本高、盈利难等问题来看,共享汽车线下运营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车辆整洁、安全等问题困扰会员用户,造成部分用户流失等,如何留住用户也是一大现实问题。
共享汽车作为新生的共享经济模式,与常规的商业运作模式有所不同,如果套用部分企业的商业模式,恐怕难以盈利。探索适合共享汽车的商业经济模式成为整个行业的难点,如果商业模式能够有所突破,盈利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对于整车制造传统车企来说,进入共享出行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共享出行车辆可由自家车企配置,降低共享车辆的购入成本。同时,优质整车制造企业资金储备丰厚,可满足共享平台运维资金需求。
虽具备一定优势,但行业发展壁垒高筑,对于积极转型出行服务商的车企也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儿。正如所有车企都知道出行市场是块儿大蛋糕,但各自进入的方式不尽相同,规避风险是目前的第一要义,盈利已是后话。
相对传统的汽车租赁业务盈利模式,共享汽车如何实现单车盈利非常关键,毕竟每辆车每天租赁时长都不相同。不过在整个行业多家共享平台不断离场的背景下,目前运营状况较为良好的共享平台未来发展要慎之又慎,而积极转型的车企也应该如此,谋定而后动。
END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马拉车市小程序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