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一辆车开个30万公里,就已经算得上高龄车了。但你想过一辆车到底能长征多远吗?
一位在纽约长岛的退休教师在1966年买下一辆沃尔沃P1800S,至今已经行驶超500万公里。
500万公里是什么概念?能绕着地球跑125圈!
截止至2009年,该车共更换了110个轮胎,440个火花塞,788个机油滤清,3440.4升机油,变速器换了3个。
老司机透露保养秘诀就是定期保养,磨损尽早换。
跑那么远的车不多见,但百公里无大修的车并不少。
与我们想的可能有些出入,最后耐用的、修得少的,并不是我们各种高档配置、勤加保养和格外爱惜的私家车,而是一脚油门不客气、红灯绿灯起步急、配置平平、保养粗糙的出租车。
说到耐用,首先明确发动机大修这一个分水岭。
每辆车不同,但是迟早会面临一次大修。在发生烧机油、油耗增加严重等故障时候,不得不通过大规模拆卸发动机的方式进行维修。这类似于给发动机"做手术",术后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恢复,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性能多多少少会打折扣。
缸头大修主要是恢复气门的气密性。清除缸盖积碳,更换气门油封、气缸垫等密封件。同时对润滑、冷却、进排气系统、点火、喷油系统进行维护等工作。
整机大修除了上述工作外,还需要对连杆瓦、主轴瓦、活塞环、缸套等零件进行维护和更换。
发动机大修后,修得不够理想的话,可能会缺失一些零件,容易导致气密性不足,总之想恢复如初不太可能。
而判别发动机是否需要大修的一个关键,就是零件损耗,而损耗基本上都是由磨损引起的。
发动机内的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都是金属材料,相对运动就会有摩擦,摩擦就会产生磨损。为了减少这种避免不了的磨损,机智的我们往其间加入了机油。能在部件上形成油膜,起到润滑作用,大大减少摩擦损耗。
既然有了机油,为啥还是会有很多车磨损到需要大修的地步呢?
那是因为油膜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覆盖零件,在油膜没有覆盖的时候,零件之间进行的就是纯粹的干摩擦,这就是发动机磨损的主要原因。而且温度越低,磨损量越大。所以很多车主会选择在冬季先热车。
但机油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一般来说,粘度低流动性好的机油建立油膜时间短一些,不同温度下的冷启动机油粘度会产生变化。也不是说全合成就一定好,有些老车由于设计问题,使用全合成的反而容易渗漏发生烧机油现象。一般来说如果原来机油用起来没有大问题,继续沿用即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发动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冷启动,带来了发动机磨损。
作为上班族,我们可能车开一会就到目的地,可能吭哧吭哧干摩擦一顿还没进入最佳状态,车就已经停下来。这种就被称作“耗损性驾驶”。
而路上的走走停停,也催生了大量的积碳,对发动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你在单位停了一天的车,再开回家,又将再面临同样的状态。
再来看看出租车,除了早上开车的时候需要面临一次冷启动,基本上出租车停车时间不会太久,一整天下来几乎都处于热车状态。
举个仅供参考的栗子,同样是100公里,你可能冷启动了10次,而出租车只冷启动了一次。也就是说出租车开100万公里的磨损,你开10万公里就可以做到,是不是感觉自己棒棒哒?
即使出租车用的是最普通的矿物油,更换机油周期比你还长,换的空滤也没你好,开法更是比你任性得多,风驰电掣,疯狂超车,但是就少冷启动这一点,就秒杀你的各种小心翼翼了。
当然,平心而论,出租车基本车型也是挑选的经济皮实耐用的,讲究稳定、可靠,比如采用手动挡,再比如多点电喷技术,比直喷积碳问题少。
生命在于运动,大概也适用于车吧。
小威以前以为出租车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的!而且长得一样总觉得他们能经常换着开,所以耐用。(摊手)
在还没知道冷启动干摩擦之前,关于出租车更耐用这件事你是咋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