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来说,油价的细微上涨,和车企们的骗补行为,基本上影响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总是担心油价上涨、是否存在骗补行为,看起来颇有点杞人忧天的意思。
而再认真去细算一下,油价涨比跌多,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原本300元的东西现在要花费350元,若是在逐年提涨,对于老司机来说谁受得了?此外,骗补看似是车企骗了国家的钱,但国家的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般一想之后,你是否也开始担忧了呢?
国家发改委宣布,5月28日0时起,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汽、柴油每吨上调50元,其中92号、95号汽油及0号柴油每升均上调0.04元。
算一下,此次油价上涨之后,50L容量的油箱加满的话,需多花费2元钱。2元,一条hotdog的价钱,半根五羊雪糕的价钱,四分之一桶乐事薯片的价钱,影响不大。但这么算一下——此次油价上涨,属2019年的第8次油价上调,而本次调价之后,将呈现“八涨二跌一搁浅”的格局,相比去年年底,加满50L容量的油箱需多花费40多元钱。
有人笑侃,与其投资A股,倒不如屯多点石油。A股跌比涨多,油价涨比跌多。也难怪,现在的共享概念如此的流行,车企们也费这么大劲去降低车辆的油耗,时代在改变,总有一些替代品要出现。
5月20日,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在京发布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撰写的《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传统燃油车的逐步退出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我国将按照“分地区、分车型、分阶段”步骤推行,在市场手段和政策手段的联合驱动下,中国有望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
2050年,30年后的事情,若你现在已经30岁,那时已经是花甲之年,接受燃油车全面退出的现实的,不再是你,而是你的子孙后代。到了那时,人们基本上不用再对油价是否上涨而担忧,但是,替代这份担忧的,应该是愈演愈烈的骗补行为。
不难猜测,若是经营良好的话,到了2050年,现在的一些造车新势力已经都变成了老油条,不再需要为融资而劳心劳力,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把三电技术做得更好,或者是研究新课题:有没有比电更好的驱动汽车的方式。
届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成为过去式,而政策上对技术的支持,有可能就是从车企们的新课题出发。就好比如当下,青年汽车在“氢”的路上越走越远,暂且不论董事长庞青年几年前和几年后的说辞有很大的出入,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所提供的“车载铝合金水解制氢技术”就存在是否能够放在商用上的嫌疑,技术可行、应用上却不可行,但也能获得大力支持,这算不算一种滥耗民资的行为呢?
针对青年汽车的事件,工信部回应:截至目前,仍未收到青年汽车公司该车型的产品准入申请,该车型未获得产品公告。按照规定,目前这款车型不能生产销售和上路行驶。针对“骗补”疑问,工信部回应:该产品没有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能申请新能源汽车补贴。
工信部回应了,但也实在未能彻底解决掉公众的疑虑,因为现在,“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但是,这应该是替代品出现时某些人谋生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