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我在24日就写完了草稿,但没有做后期编辑。突然有事出去了两天,这篇文章就没发。等到我今天回来才发现,答案已经出来了,与我的猜测不谋而合。现在发这篇文章,不算马后炮,属于个人的真实观点。
特不靠谱新闻社5月24日报道:据5月23日中国《南阳日报》头版头条消息,一款只需要加水即可行驶的汽车在中国南阳研制成功。据称该汽车搭载了水-氢发动机,只要在汽车中加入水,即可在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实时制取氢气,并使氢气与燃料电池反应生成电能,驱动汽车行驶,公交车及卡车续航里程可达500 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5月22日上午,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亲临项目现场办公,为氢能源汽车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点赞。受此消息影响,昨日纽约原油期货大跌5%,白宫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放弃中东、转为控制全球水资源的议题......
听着是不是特不靠谱?但就这样不靠谱的事,却实实在在的在中国发生了,并且有市委书记和市长站台助威。据称,该项目获得了南阳市政府40亿元的投资,某基金50亿元的投资,预计在南阳的项目总投资83亿元,预期产量为10万辆/年,最高产量可达30万辆/年,可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年,利税100亿元/年,目前已经获得南阳市政府近百辆公交车订单。
这个新闻出来以后,全国都是一片质疑声,网络上更是骂声一片,不论是专家、教授还是普通民众,对此都说不可能,因为它违反了最基本的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是一场新时代永动机的科学骗局。
不过我却觉得这件事非常蹊跷。如果这样的“骗局”发生在三十年前,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在今天这样“教授满街走、讲师多如狗、大学生如蝼蚁”的年代,国人的科学素养已经极度提高了,这种违反最基本物理学常识的东西已经欺骗不了中国人了。再说了,为他站台的市委书记是物理学专业毕业的,工学博士,不会连这种基本常识都不懂,更不会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一座城市能拿出40亿元投资一个项目,必然也是经过论证的,绝对不会拍脑门投资一个违反基本物理学常识的项目。所以,个人认为,这家公司应该掌握了某种即时制取氢气的技术,只是自己的宣传报道有误,再加上新闻媒体的渲染炒作,结果就变成了“加水就能行驶、零成本、特殊催化剂”等违反常识的新闻报道。事实上,在常温下加水即可制取氢气的方法是有的,但是过程很难控制,成本较高,与新闻中的零成本更是相去甚远。
氢燃料电池是未来电动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被认为是最环保的一种能量利用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氢气通往燃料电池,在电池的极板上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能并储存在燃料电池中,可以用来驱动汽车行驶。这种反应效率较高,生成物只有水,非常的环保,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这种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今年,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大力扶持,给予了高额的补贴。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是氢气的制取与储存,这也是限制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
目前氢气的制取方法还是非常多的,传统的方式是电解水产生氢气,但是这种方式能耗大、成本高,更多的还是用矿物燃料制氢,比如利用化石燃料制取氢气、从化工副产物中提取氢气、使用甲醇制取氢气等等。这些工业大规模制取氢气的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了,成本相对也比较低,只是需要大型的设备和特殊的反应条件,在常温下是无法制取的。另外氢气的存储是比较困难的,向汽车中加注氢气也是一个难题。所以,现在不仅仅是中国,世界各国的加氢站都不多,即使是燃料电池技术比较发达的日本,加氢站也不过几十个而已。
那么有没有小型的即时制取氢气的方法呢?答案也是有的。我们在初中化学就学过,使用氢前金属与酸反应就可以生成氢气。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过程也难以控制,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并且与新闻中所述的“加水即可行驶”的方法有较大差别。所以,我们应该寻找在常温下加水即可产生氢气、并且成本相对低廉、过程容易控制的化学反应。
其实这样的化学反应是存在的。比如使用铝粉与氢氧化钠混合,然后向其中加水,即可产生氢气;还有向固态的氢化锂中加水,也可以产生氢气。这两种方法也是在军事上比较常见的现场制取氢气的方法,成本相对低廉,反应条件简单。
个人大胆猜测一下,这个水氢汽车应该采用的是铝粉+氢氧化钠+水这样的方法:在汽车上预先放置铝粉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当需要时向其中加水,即可生成氢气;我们控制加水的速度,即可控制氢气的生成速度和数量;反应后的产物是偏硅酸钠,可以回收重新利用抵消部分成本;如果使用某种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度。这样,“加水就能行驶、零成本、特殊催化剂”这几条宣传语就都能对上了,只是他们隐瞒了需要事先加入铝粉与氢氧化钠这一事实。
从今天揭晓的答案来看,我猜测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学识的限制,没有猜测对材料,他们使用的是氢化铝加上其它物质组成的一个小型即时制氢装置。从现场记者的采访得知,这种制氢方法成本并不低,可靠性也不高,已经下线的汽车只有一台能够正常行驶,并且使用成本大约是普通燃油车的4~6倍。与他们的宣传语相去甚远。
所以,综合来看,这起南阳的“青年水氢燃料车”事件,肯定不属于重大技术突破,但是也不能算作是一场科学骗局,毕竟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它应该属于一场科学闹剧,是将现有的技术重新改进、包装,然后炒作、上市,目的就是吸引投资,骗取国家的补贴。这样的项目应该说在目前的条件下,还是没有可行性的,只能算作是实验室的产物,随着技术的进步,也许会越来越成熟,将来是否能够大规模的推广还真的不好说。不过,它也算是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给广大群众做了一次科学知识普及。从这个角度上看,这场科学闹剧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积极意义的。
长
按
关
注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老侯解车,告诉你一辆真实的汽车!
微信号 : laohoujieche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