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车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短距离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除了炫酷的颜值,我们也愈加在乎它带给我们的“速度与激情”,因此今天我们想谈到的,是如何去选择一款称心如意的发动机。
在智能化、网联化、自动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汽车工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革新,集各类高端科技之大成,以满足各类消费者挑剔的味蕾。
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关注哪些指标以和我们的自身需求相匹配呢?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点:动力性
动力性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主要包括最大功率、最大转矩、转速等,一般而言,最大功率P,最大转矩T越大,则发动机的动力性越强,但其实这种说法比较片面。
图1 发动机功率扭矩图
1)如图1可见,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并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虽然两款发动机最大扭矩和最大功率相差无几,但右图中最大扭矩点转速和最大功率点转速更为接近,因此右图的性能更佳。因此除了最大功率P,最大转矩T,我们更需要关注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的转速区间,转速区间越大,则相对而言,发动机的性能越佳。
2)除此之外,更加直观的性能指标便是是否带‘T’。T代表涡轮增压技术(Turbo),简单而言,涡轮增压可有效增压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有效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且在高海拔地区具有更佳的动力输出。
涡轮增压形式种类繁多,包括机械增压、废气涡轮增压、气波增压、复合增压等等,考虑到成本以及空间布置,乘用车大部分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原理如图2所示。在高端品牌中也有双涡轮增压或涡增压+机械增压的双增压类型,如图3所示宝马3.0L直列6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大众尚酷1.4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图2 涡轮增压原理图
图3双增压发动机
一般而言,在不采用其他附加技术的前提下同排量带Turbo的发动机相比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有更加优秀的动力输出。以下是德系、美系、日系和自主品牌发动机动力水平参数比较表,如图4所示,在同排量前提下,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有更大的功率输出和扭矩表现。
图4 涡轮增压发动机和自然吸气发动机性能对比
3)汽缸数及排量。除了以上提及的动力性能指标之外,我们还应当关注所选择车型发动机的汽缸数及排量,因为发动机的整机排量直接影响进入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的体积,进而影响燃烧表现,从而影响整机的动力输出,汽缸数的多少不仅和排量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工作的平顺性,从而影响到整车的NVH表现。
就平衡性而言,六缸机可完全平衡活塞往复运动产生的往复惯性力和曲轴旋转惯性力,三缸机最难以实现各种惯性力的平衡,四缸机的平衡性则介于两者之间,虽然适当增加汽缸数有利于提高整车的NVH表现,但汽缸数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和排量的增加从而使油耗上升,因此消费者应当在经济性和动力性之间合理取舍,以实现最高的性价比。
第二点:经济性
在排放法规愈来愈严苛的政策背景下,发动机的经济性也成为各大汽车厂商考虑的首要因素,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主要包括有效热效率、比油耗等。
作为普通消费者而言,排放法规并不是个人层面考虑的主要因素,但发动机的经济性与其的动力性能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购车预算以及后期保养费用等问题,因此发动机的经济性也是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于发动机经济性,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性能指标即为百公里耗油量,百公里耗油量是汽车厂商用安装在车辆底盘的测功机测得的值转换为速度参数,再指定速度行驶,计算出车型的理论实验百公里油耗数据,它是发动机比油耗的外在表现,在发动机动力性相近的前提下,发动机比油耗越低,则发动机的热效率越高,性能越好。
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往往相互制约,因此如何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发动机经济性,是所有发动机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第三点:发动机新技术
除了以上提到的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之外,我们也可以适当关注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下面为大家列举一二。
1)本田1.5T VTEC TURBO发动机:该款发动机采用进排气双VTC,可实现对进排气门的动态控制,利用进气气流辅助能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从而有效降低燃烧室温度从而抑制爆震现象,同时配以缸内直喷、高响应涡轮增压、高滚流进气道和缸盖内置水冷式排气歧管等技术可将燃油经济性提高15%以上。
图5 发动机主体
图6 双VTC
图7 高滚流进气道
图8 缸盖内置水冷式排气歧管
2)日产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通过曲轴下方增加一套电控回旋机构,在曲轴旋转轴心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控制曲柄连杆的动作高度,即对活塞和曲柄进行整体上下推移越为6mm,使压缩比可在8:1~14:1范围内进行无极调节以实现在各种工况下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图9 可变压缩比实现方法
图10 可变压缩比范围
在各大汽车品牌推陈出新速度极快的今天,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汽车世界中挑选出称心如意的产品实为不易之举,愿以上提到的这几点知识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帮助,为您的爱车增添一份保障。上述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错误遗漏之处,还请补充指正。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