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汽协发布了4月汽车产销情况,行业产销整体下降趋势未得到缓解,依然是“跌”字当头。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6万辆和157.5万辆,环比3月分别下降20.5%和22%,同比去年分别下降17%和17.7%。
![]()
1-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88.8万辆和68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6%和14.7%,降幅比第一季度略有扩大。从细分车型来看,轿车、SUV、MPV产销量均全线下滑,MPV车型更加突出。
微微扩大的下降幅度,不仅加大了车企的销量压力,经销商库存压力也持续飙升。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年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4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2.0,同比上升20.5%,环比上升11%,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
![]()
![]()
其中,自主品牌4月库存系数为2.55,环比上升20.9%;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78,环比上升17.9%;合资品牌库存系数1.74,环比下降2.2%。总的来讲,仅合资品牌库存系数略有下降,自主品牌、高端豪华品牌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同时,4月份库存深度超2个月的品牌有17个,其中库存深度最高的五个品牌为长安、奇瑞、荣威、通用雪佛兰、通用别克等。奇瑞、长安、荣威等品牌的库存深度更是超过了3个月,库存压力非常大。
整体市场“跌”字当头,经销商库存指数长期位于警戒线之上,再加上国五、国六标准切换期将至,国五车型滞销进一步加大了库存压力,“救市”成为车企当前的主旋律。
回顾2019年前4个月车市的发展状况来看,增值税下调、汽车下乡两大政策,各大车企已经前后实施了两次“官降”,但根据反馈出来的销量数字,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刺激市场提振销量,成为一众车企目前的难点。
![]()
![]()
总是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出现,前后两轮“官降”潮过后,普遍性降价对消费者的刺激非常有限。上汽集团率先拉开“价格战”大幕,推出30亿元购车现金红包,刺激旗下荣威、名爵乘用车品牌终端新车销售。
同时,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多家车企,也相继加大终端优惠力度,力求用低价刺激市场,提振整体销量。比较明显的一点在于,一向傲慢的马自达品牌,也加大了昂克赛拉、CX-5、阿特兹等车型的终端优惠,放在此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正当车企积极“救市”的同时,网络也频现多家车企内部员工购车价格一览表,其中包括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等旗下多家合资、自主品牌,其中不乏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别克、一汽-大众、一汽-大众奥迪等强势品牌。
![]()
![]()
根据网络频现的内部员工购车价格表来看,车企推出的员工购车,旗下车型降价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部分车型更是低到打6折。换句话讲,此前花10万出头买辆A级轿车,如今可以买一辆B级车回家。
值得关注的是,车企推出的内部员工购车价格表,大部分车型均标注为“国五版本”,意思很明显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车型不参与优惠。当然,这也足以证明内部优惠实则是为了清国五库存。
根据规划,“国六”标准的实施比预计提前了四年。然而正是提前四年实施的国六标准,在倒逼企业提升旗下车型环保标准的同时,也加剧了车市的下跌。
国五、国六标准的切换,部分车企准备不够充分,旗下国六车型少之又少,甚至国六车型在部分地区出现断档期,结果可想而知。
同时,国六标准的实施,消费者对购车持观望态度,国六车型价格坚挺,国五车型虽优惠力度大但介于保值率问题,暂且搁置购车计划。
![]()
![]()
例如斯柯达速派车型,旗下2018款1.4T标准版车型,国六版本车型售价为17.13万元,而国五版本车型售价为16.98万元,终端售价亦然如此,国六与国五版本价格存在差异。
![]()
当然,国五国六标准切换期间,经销商是最“痛苦”的,消费者观望市场,新车终端销量上不去;车企不断向经销商压库存,以期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介于两者之间的经销商,目前生存处境是比较艰难的,此前不断曝出的经销商维权事件也是比较好的例证。
在高库存渐成常态的情况下,经销商应该抓住还剩不到两个月的清库时间,在国六标准正式实施前,降低国五车型库存比例,缓解后期经销压力。毕竟国六标准全面实施后,国六车型势必刺激市场价格上升,届时的市场状况目前难以预料,部分车企能否挺过难关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