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dee
是的,标题直接源自导演陈果的电影《香港有个好莱坞》。
香港的那个好莱坞,与港岛最后的贫民窟钻石山大磡村寮屋区(就是许氏四兄弟和刘德华的诞生地)一街之隔。全名叫“好莱坞广场”,绝对是如今东九龙指标性建筑。
扎满了木屋铁皮屋的大磡村和高楼林立的好莱坞广场,一贫一富对比强烈。
现实生活中,好莱坞广场并没有一个叫红红或东东的北妹。有的是不差钱的新贵,和不断前来朝圣的影迷。
大磡村的另一边是香港最重要工业区新蒲岗。工人们每天腿着穿过大磡村坐地铁上下班。
富人、贫民和工人在此汇聚,最具烟火气和戏剧性的奇观就此诞生。
直到2001年,大磡村清拆完成。只余些许人去楼空的遗迹,成为一座城市变迁史中,颇具回味的一段往事,再被一个虚构的电影保存下来,的确幸运。
魔都其实也存在不少类似的往事。
最有名的,莫过于1988年正式消失的“吴淞区”——就是如今大宝山的吴淞口那块儿。很长一段时间,即是魔都最重要的钢铁、能源、棉纺与港口重镇,又有大片棚户区,还是宝山最繁华重要的副市级中心。
小时候,偶尔去吴淞做一趟客,需要一整天的漫长时间,一早出门天擦黑到家。一路上除了睡觉,就是不停换乘公交车。
目的地,是魔都人人都知道的国棉八厂那块儿。如今棉纱厂早就不在了,变成了一座名叫“半岛1919”的文创园。
这座文创园蛮让人一言难尽的,本来有一个极好的底子——1919年和1920年相继诞生的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棉纺厂。创始人是上海总商会会长聂云台,曾国藩的亲外孙。
1958年两厂并一厂,赫赫有名的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就此成立。
可不知为何,2008年弄好到现在,11年了还是半新不旧半死不活的样子,实在有些气人。
也有个大优点:人少房多。
就像一个人气不高的展览馆,布置得有点土有点傻,但展品很不错——还都是市面上少见甚至独一无二的绝版。
那么之前的各种缺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是的,“半岛1919”这个土味博物馆,较完整地保存了1919-1932年间,不同历史时期魔都建造的各国各式工业建筑——从日式到欧洲巴洛克式再到中西合璧的art deco风……属于典型的每一栋建筑就是一件展品一个故事:
比如建于1929年的一号楼,当年是大中华纱厂的医务楼。
一座非常长的两层砖木楼(可见当年纺织厂有多少工人),Art deco风极为浓郁。最好看的部分是窗户装饰,不仅比例匀称,装饰更是无比大气,越看越超想扣下来。
三号楼现在被改得有点让人精神恍惚。
建于1930年,曾是那摩温们的宿舍。说是宿舍,其实还带小花园,属于典型日式砖木平房,可惜现在改得太90后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三号楼也曾做过国军临时通讯站,解放后成了国棉八厂的职工疗养所——由此可见,这片宿舍在90年前造得有多完善。
五号楼在半岛1919刚开那会儿,曾经是棉纺八厂的历史成列馆,现在不知道咋样了。
不过光站外头,就能让人好看上小半天。这幢曾被作为纺纱车间的老楼,据说是解放前远东第一长厂房,建筑面积直破2万。再加上极具巴洛克风情的窗户、塔楼和楼柱……再破败依旧能想象得出,当年有多辉煌。
还有原本是纱厂办公楼的六号楼,黑砖红窗白墙绿植,外观风格和一号楼类似,都属于art deco风。不过前者属于小家碧玉,后者颇有大家风范。也难怪曾被作为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临时抗战警备司令部,与日占时期的东亚航空公司驻地。
这些错落有致的工业老建筑,就此组成了魔都最具代表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博物馆。
个人觉着,魔都的80和70后们,完全可以带着自家姆妈,母亲节到这里逛逛拍照啥的。如果曾做过纺织女工,为祖国的大工业发展进过力,她们估计会越逛越择劲的!
这些宝藏建筑群中,还藏着一座全中国最独一无二的工业博物馆。
博物馆的前身是造于1933年的十号楼,原上海第八棉纺织厂的发电站。占地5000平米不到的四层楼,外观看起来还有些破败,没啥太大的特点——典型的近代工业建筑,有着巨大的开窗和清水砖墙,甚至当年斜煤渣的货运滑梯都还在。
超爱这个“滑滑梯”,和经典老电影《三毛学生意》里的桥段简直表太像!
其实,魔都类似的工业建筑有挺多。
比如,最早出名的浦西1933老厂房,原先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浦东则有1862时尚艺术中心和艺仓美术馆,原先是上海祥生船厂旧址和上海煤运码头旧煤仓。
相比这座位于吴淞口的小发电站,它们重新改造设计后新旧结合的建筑外观,的确漂亮太多。
但是内在……绝对能惊爆任何一位参观者的双眼——里面藏着中国第一座工业设计私人博物馆。
拥有者是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中国最当红的工业设计师杨明洁。
话说,杨老师和咱们大车圈一直存在着剪不断的关系——比如曾给标致做过一款508 E-Bike智能电动单车;为奥迪打造了全球首款碳纤维智能旅行箱。
还有不久之前的魔都国际车展,某新造车品牌的新车内饰和展馆设计,也是由杨明洁旗下Yang Design一手打造的。
当然,小阿姨最早对杨老师有印象的一款工业设计,是十年前的绝对伏特加Absolvt Pears口味双瓶装,获得2008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和2009年的红点奖——当年的德国红点,可比现在的含金量高多了!
真是一见入魂,就此成为了杨老师的迷妹。甚至为了一睹真人,“假公济私”地跑去当年淮海西路的红坊采访人家(从颜值到气质,也一点也没有让人失望)。
位于吴淞口的这座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创办于 2013 年,次年就入选腐国SURFACE DESIGN AWARDS设计大奖,被誉为是杨明洁的最大件作品。
它在国外可是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就连澳洲网红都跑去打卡。
老发电站的整体构造几乎保持不变,斑驳老旧的混凝土墙体依旧,只在灰灰黄黄的老墙上额外插入几个新建的白色体块,形成强烈对比。
场地灯光源自YANG DESIGN当年为飞利浦照明设计的灯光装置。能根据温度、活动场地和场合,来呈现不同的色彩灯光,不仅能衬托展品的不同质感,馆内还被营造出一种即亲切又疏离的神秘感。
相当高大上。
博物馆目前分大厅、历史馆、现代馆、未来馆、办公区和顶层阳光房,六层楼6大片区。
大厅里最醒目的几件展品……全是老爷车。比如初代的奥斯丁mini,二战时的宝马侉子和解放后的国产侉子。
(可惜不能坐不能骑)
不过最有设计感的,必须是由类似于弹性泡沫塑料纸卷构成的立体展示墙。墙上挂着从过去到现在两大生活必需品——各类车与各类椅子,有许多还是被解构了的模样。被摆放得肥肠后现代肥肠随意,但是……真的肥肠肥肠适合拍照!怎么拍怎么好看!
通过大厅背后弯弯绕绕的楼梯,就能深入到博物馆最为静谧的腹地历史馆。旧世界的大门再度开启,自英国工业革命至今的上千件古董产品一一展现在眼前,涵盖了三个多世纪以来,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电影里出现过的剃头椅和牙医椅,当年奶奶用过的铁熨斗,爸爸骑过的凤凰二八大杠,妈妈踏过的缝纫机,自己托儿所骑过的红色三轮小车,小学用过的圆规,中学时按过的好易通、文曲星、代数计算器……
杨老师绝对是一宝藏男孩。
我还在众多藏品里,挖到了1998年苹果一鸣惊人的iMac。甚至还有德国工业设计之父Dieter Rems(常年让苹果仰望的超级大神),为博朗设计的Snow White’s coffin黑胶机。虽然唱针已经失踪,但丝毫不影响我想直接抱它回家。
小阿姨在参观的时候,还遇到了某个中学搞社会实践。几十个00后们明显对咱们70和80后当年的生活用品充满好奇,讨论得无比起劲。
历史馆的上层是现代馆,空间以白色为基调,展示了数百件获得德国红点、IF、G-Mark、IDEA全球四大顶尖奖项的优良设计工业产品,展现了同一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区、文化和族群的生活方式、历史人文与审美喜好。
有句刚句,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现代馆的不少展品,我暂时无法get到g点。只是单纯觉得,现代馆要闹猛太多,通过点、线、面不同展品与展架的巧妙布置,将现代馆打造得极有层次感和艺术感,甚至乍一看还有些乱,但充满了生活气息——现在人的生活不就是乱中有序么。
藏在二、三、四楼的未来馆,其实应该是和杨明洁的Yang Design办公室“混”在一起,更像是一个专门搞各种前沿创新的实验室。
从看起来无比高深的CMF(色彩、材料与表面处理)创新材料到全人类都懂的色彩与趋势,从公共服务到不同用户的研究——未来馆被拆分成N个实验小组,旨在挖掘甚至引领工业设计的未来趋势与前瞻理念。
好吧说人话,未来馆之所以和办公室合二为一,其实是杨明洁的一种尝试。
毕竟魔都有太多类似的原工业老建筑,由于单一的展览用途,使得场地常年空旷而缺少生气。单一进驻工作室,则更浪费老建筑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让吃瓜群众更加坚信,工业设计说好听点是高大上,说难听点、就是不近人情没人理解。
杨明洁的这座老发电站,将两者的用途合二为一,简直又酷又好玩。
作为一个俗人,小阿姨的确最爱这座老发电站里的历史馆,因为看着真的各种亲切,还有屋顶的无敌江景阳光房。
抬头就是蓝天白云,右手边就是奔流不息的吴淞江,其余就是各种各样的老厂房屋顶——远比地面的风景美太多。话说前面澳洲网红的打卡照片,就是在阳光房拍的。
杨明洁介绍说,其实这片区域还有好几座和博物馆建筑外观与用途类似的老发电站,但是目前保留原貌的仅剩下两座。
他独占其一,绝对是整个建筑群的最大一颗遗珠。
就目前而言,这个私人博物馆并不是随便对外开放的,都是预约参观。
嗯……这次带小阿姨进入参观这场工业设计断代史的主,是欧洲公认“最具设计天赋”的雷诺汽车。
不久之前,品牌的外观设计副总裁,曾先后服务于莲花、奥迪、奔驰及通用欧洲设计部的罗伟基先森特地来到魔都——参观了这座中国最独一无二的工业设计博物馆。
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宣布一件大事情:雷诺将在上海北外滩,开设一家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涵盖所有汽车设计领域,包括外观、内饰,颜色和材料等方面的设计中心。
以上,将是雷诺全球第六大设计中心。
男主之一就是罗伟基。小阿姨曾近距离观察过罗先森,某些角度很梁朝伟,当时一瞬间真的蛮想去北外滩应聘的……
不过我有自知之明,一把年纪了,除了写东西吹牛皮戳鸡买口红啥也不会,人家肯定不会要我的。
更多作者文章,点击进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