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了贾跃亭和FF之后,许家印掌舵下的恒大造车计划似乎走上了快车道。
从2019年开年到现在,不到半年的工夫,恒大已经抛出上百亿,完成了从设计研发到整车制造、销售渠道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
而最新消息显示,恒大已经在天津滨海新区拿下一宗土地,用以新能源汽车制造,算上此前买下的广州南沙的土地,光是生产基地,恒大造车版图就一下子规划了两个!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恒大还没有生产过一辆车——有钱真的就能买到金刚钻,揽下来造车这个瓷器活?
以恒大集团的超强实力,只能说有戏,但作为一个造车界的“门外汉”,真的困难重重。
“全产业链布局”是独门秘笈?
在恒大造车的官方新闻稿,或者媒体的报道中,出现最多的一个专属短语,也许就是“全产业链布局”。
观察恒大今年以来一连串的收购布局,或许可以看出这个恒大式短语的关键——面面俱到。
今年1月中旬,恒大出资9.3亿美元收购了瑞典电动车公司NEVS多达51%的股份;1月24日,10.6亿元人民币收购卡耐新能源超过58%的股份;3月15日,又收购电机巨头泰特七成股权。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入股等,包括和广汇汽车达成合作,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
到此为止,从研发、零部件,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渠道,恒大终于完成了“全产业链”闭环。
恒大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有两个方面——第一当然就是完成了这些收购动作后,至少相当于搞定了造车大计的核心供应商;第二,多数股权收购意味着恒大有了绝对话语权,不会再出现FF那样半路反水的负面新闻了。
但是话说回来——“全产业链布局”真的就能称为无往不利的独门秘笈吗?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这个说法成立;但是从竞争的角度来说,自己控股的供应商,不一定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也就意味着这些仓促收购的资产,不一定能够在产品力层面,形成最大合力。
一个可供比较的例子是特斯拉,其本身并不生产电池,而是与松下形成了高度的利益捆绑关系——共建电池工厂,不但确保了供应稳定,还降低了成本——上海超级工厂据说还将引入宁德时代作为电池供应商,等于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与此同时,特斯拉把核心竞争力放在了打造“消费电子产品”理念、无人驾驶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特斯拉的产品力,而非去满世界的收购电池厂、电机厂等边角料的供应商。
或者可以这么说,特斯拉通过前沿技术获得了竞争优势,而恒大通过收购虽然也获得了技术,但一方面这种技术收购转化成竞争优势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一些收购标的在技术层面上也并非优质资产。
所以总体来看,“全产业链布局”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其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而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是,特斯拉正在以远超人们预期的速度,杀到了门前。
特斯拉上演现实版“狼来了”
仅仅在1年前,特斯拉的上海工厂还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但是最新的消息显示,今年1月份才开始动工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最快在5月份就能完成组装车间的建造工作。
特斯拉掌门人埃隆-马斯克更是宣称,要在未来12个月内生产50万辆新车,按照他的规划,上海工厂的产能将会达到每周2000辆。
而未经证实的消息显示,最早在今年9月份,上海超级工厂就能下线第一辆Model 3。
现在最便宜的标准续航版Model 3的售价是37.7万元,实现国产后这一价格极有可能下探到25万元一线,这将对包括恒大在内的中国本土车企形成巨大挑战。
从造车的规律来看,作为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的产物,如果不能迅速铺开销量、拉低单车成本,那么在价格上和产品上都将面临特斯拉的重压。
从这个角度去看,在特斯拉版“狼来了”之前,推动车辆尽快实现量产下线,将会是恒大的头等大事。
而且还要考虑到的是,对手不仅仅是特斯拉。
最后一搏的“造车新势力”
对于恒大而言,除了特斯拉,竞争对手还包括那些“造车新势力”。
包括蔚来、小鹏、威马在内的这些车企,相对于恒大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已经实现了车辆交付——尽管过程也是磕磕绊绊。
但至少,这些车企掌握了先机,并且完成了各自的“基盘用户”的积累——这就相当于获得了互联网产品中的“种子用户”,而恒大尽管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但在这方面差不多还是白纸一张。
而且这些“造车新势力”同样感受到了特斯拉、恒大的挑战,势必要使出浑身解数实现产品和销售、服务体系的升级,一方面尽可能多的提升销量,另一方面还能从投资人那里继续拿到大额融资。
而对于恒大来说,这些都是你死我活的对手。
同时在政策方面,恒大也会面临缺乏保护的局面。
补贴退坡难享政策红利
当前的这波造车新势力尽管日子难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获得了补贴政策的荫蔽,拿到了补贴,获得了发展的资本。
但是恒大与这一切基本无关。
因为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是大滑坡了,明年甚至会完全取消。
而从恒大目前的造车进度来看,最快也是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下线——能够享受补贴的话,也最多只能享受到明年年底,而且补贴幅度肯定也不及以往了。
毋庸置疑,补贴肯定会影响恒大旗下产品在终端的销量——销量如果未达预期,反过来又会推高成本,形成恶性循环。
“5年计划”能成功吗?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从许家印的表态来看,他对汽车业务的KPI其实并不低——要求3-5年内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他这么着急——在房地产行业已经渐成昨日黄花的情况下,如果转型新能源汽车成功,或许可以再造一个恒大,甚至是N个恒大。
但“5年计划”对于造车这个行当来说,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当恒大以重金开路的时候,也许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
本文为财经网汽车频道(极速侠)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及作者。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