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女司机你会有什么想法?一直以来,女司机这三个字,向来就和事故脱不了干系,比如这些↓
![]()
![]()
![]()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出车祸的绝不只有女司机,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对女司机的事故特别关注呢?甚至于会在新闻标题中特意加上“女司机”三个大字?女性,难道真的不适合开车?
![]()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甚至于女性早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歧视女人不会开车,似乎是一种赤裸裸的性别歧视,是要遭到道德谴责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女司机这三个字,一直都和奇葩/不会开车/事故高发/不懂交规等定义捆绑在一块。
![]()
而更可怕的是,包括我在内几乎每个人,都亲身体验过女性在驾车时相比男性,在道路认知能力,方向感和交规感知力上的巨大差距,但大家都是人,为啥女性就背负着这样的歧视?也许很多文章会告诉你,女司机先天不懂机械,进而不懂得驾驶车辆,但放眼世界,女性可是能在F1这种世界顶尖赛车运动上出现的,甚至于德国纽北赛道的“赛道出租车”驾驶员,就是一位女性。如果就此认为女性在驾驶方面就一定不如男性,似乎站不住脚。
![]()
其实所有这一切,和童年时代受到的教育有关,也和女性在这个社会上的分工有关。
![]()
无论男孩女孩,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但往往在家庭教育上,女孩子从小接受的,就是一些精细操作或者“温柔向”的教育,玩的也是一些洋娃娃之类的玩具,对女孩子的试图捣蛋行为,家长也会更多加以控制。而天生更活泼的男孩子,大概从半岁到1岁这个启蒙阶段,接受的就是各种“拆家”教育,玩的也是一些诸如车枪球/玩具积木等等需要破坏的,需要重建的玩具,而家长们在面对男孩子的捣蛋行为时,也明显更加宽容。
![]()
这种启蒙阶段的教育奠定了男女在之后整个人生各个阶段的巨大区别,女孩子更心思细密,学习成绩更好,在社会上更适合文职类工作。而男孩子更活泼好斗,喜欢打闹,不爱坐着看书学习,在社会上也更适合一些需要“往外跑”的角色。
![]()
而开车需要什么?需要应急反应能力,需要一心多用,而这些基础的特质,早在男性还很小的时候,通过每一次打闹,通过他玩的那些电脑游戏,得到了极大锻炼,因此男性在驾车这方面,确实先天比女性拥有更大优势。
![]()
由于女性在开车这方面本身就有先天劣势,再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女司机歧视,很多本来想开车的女性,都在各种社会环境下,把开车这件事拱手让给男性,而开车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
![]()
不具有先发优势,再得不到长久的锻炼,再加上不少女性内心也认同“自己不是开车的料”这个观点,这就直接造成了女司机被歧视。
但这绝不意味着女性在开车这方面就真的不如男性,也许以下这些例子,可以让我们重新反思,女司机这三个字,是不是被我们曲解了?
![]()
(莎缤娜,德国人,德国纽伯格林北环赛道Ring Taxi驾驶员,被誉为纽北之王)
![]()
(Susie,德国人,F1大奖赛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车手)
![]()
(一位开了40多年重挂车的女性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