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多年伺候车企爸爸的经验来看,这种“硬又黑”的文案一般70%的锅归甲方。毕竟当客户说“我们这次需要有创意的文案”时,意思通常是“舔就完事了”,举个例子——
乙:“文章预计四月初上线,恰逢纪念张国荣,不如以他的故事为切入点吧?”
甲:“嗯,挺好的,可是我们领导不喜欢张国荣。”
乙:“那或者效仿杜蕾斯的风格,设计一些新奇的双关语海报?”
甲:“我们这款车主打的是高端、黑科技的路线,麻烦海报居中位置写上‘互联网AI奢适大空间7座K歌SUV’,最好附上我们的金融方案。”
乙:“呃……又或者我们画一篇带剧情的漫画?”
甲:“这个我觉得还是不合适,毕竟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看漫画嘛,是不是很有道理。”
乙:“您说得对(喵喵喵?)。”
甲:“哎,看来我的期望有点为难道你了,要不你还是按照第一个方案去做吧。”
乙:“谢谢老板。”
甲:“不过张国荣得换成蔡徐坤。”
乙:“谢谢你(全家)。”
只不过就保时捷这篇漫画来看,乙方的锅也不见得小到哪去。只因这所谓的“采访漫画”严格意义上从头到尾就只有两张图,分镜间不同的只有人物的表情手势和台词。
这种方法让我来操作,我能直接把一整集《法治在线》套进去。
如果保时捷三年前有看过我写的这篇漫画广告,兴许就不会出现青年节那天的尴尬了(作者の迷之自信)。放个片头部分出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