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驰漏油”同期热点还有视觉中国
很多人批评汽车自媒体面对奔驰丑闻集体失声,根据新榜的数据在保持活跃更新的汽车类微信公众号中,只有大约不到5%的账号关注报道或评论了此次奔驰车主维权事件。而相关文章在所有汽车号文章中的占比,更是不到2%。
![]()
所以吃瓜群众们的结论是汽车媒体是被充了值,不愿意得罪金主。
好吧,大家都很天真,作为一个圈内人,我就说点大实话,真正能拿到投放的汽车媒体大多并不害怕做投诉类报道,反而投诉做得最凶的拿到的投放最多,特别是某一地区的媒体有此专长,善于揭短,全家吃饭就靠挖黑幕,其中的道理稍微用脑子想一下就明白了。
所以“汽车媒体”并不热衷于奔驰漏油门不是被充了值,而是因为此事没搞头!
从整件事来看,奔驰CLS发动机漏油是一个个案,并非一群客户集体投诉,而奔驰方面也并没有否认这台车有质量问题,同意协商解决。如果按照汽车三包规定,奔驰修好就行了,并没有强制退车的规定。
所以从法律上讲即使不同意退车换车,奔驰也是站得住脚的。大众群情激昂无非是替一位出生于长江以北地区的妙龄女士的一次哗众取宠的表演鼓掌。
奔驰的错误就是国际大公司的通病,走流程导致应对客户投诉不及时。
而且根据我的经验,以这位女士表演的精彩程度,奔驰一定是会同意退车的。既然从事情的开头就能猜出结局,那再花个几千字来写就没什么意义。
随后经过正义媒体连篇累牍的跟踪报道,又挖出一个点,经销商收金融服务费,逼得政府主管机关也发出声明表示要严查,但政府毕竟不是吃瓜群众,声明说的是严查强制收取金融服务费。
![]()
重点其实并不是金融服务费,而是“强制”。
汽车销售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行业,如果客户觉得这家经销商收金融服务费不合理,那就可以到另外一家买,如果这个品牌的所有经销商都收那你就换一个品牌买,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正义媒体”们一副汽车经销商们收了黑钱就绝不放过的意思,随后又挖出汽车经销商们还会收PDI检测费、上牌费等各种不合理收费。
但好像没人深究过为啥汽车经销商顶着雷也要收这些“黑钱”。
在汽车4S店干过的有句口头禅“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汽车真是一个利润率极低的行业,根据汽车经销商类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年报,13家公司平均营业利润率4.72%,净利润率2.93%,实在是没什么暴利。
而能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都是经营得最好的几家,广大经销商团体赔本赚吆喝的比比皆是。
而且卖车不赚钱或者亏钱已经成了行业规律,利润全靠售后服务补回来。所以收这个费那个费无非就是赚点辛苦钱,只要是收之前明示,不打闷包,符合法律,收点服务费也是合乎情理的,你总得让人家活下去吧。
然而随着事件的发酵,祖国大地的奔驰“质量苦主”们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媒体们又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奔驰品牌的质量出问题了。
没有调查没有数据分析就把一个主观臆测作为标题。
没有一个品牌会没有消费者投诉,而奔驰也从来不是汽车品牌里质量最好,投诉最少的。
根据J.D.Power2018中国汽车可靠性调查,每100台奔驰车中有87个投诉,行业成绩最好的是保时捷,每100台车中有69个投诉。豪华车平均水平89个投诉。
。
![]()
奔驰并没有很好也不是很差,所以有很多投诉是符合规律的。
而且,在汽车投诉量排名上,与汽车售价并不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也是就说并不会因为汽车的售价越高而可靠性越好——不信你去问问那些超跑车主们。
这么说虽然很不符合大众普遍心理预期,但这就是事实,也不违反任何政策法规。
一般来说售价高的车因为用了很多新技术所以可靠性反而不如普通品牌的汽车也是行业常识。
有某以深度调查为己任,名字有点浪的媒体,在奔驰漏油门事件中派出记者亲赴现场,连续跟踪报道,几乎每天一个头条接二条。
![]()
我作为一名好事者在该媒体的微信公众号里统计了一下,“奔驰漏油门”该媒体一共出了28篇稿子,其中11个是头条,可能还有遗漏的。
而同期的热点新闻巴黎圣母院大火,共有8篇稿子,其中3篇是头条。一台奔驰CLS漏油更像是一个关乎国运影响民族生存的引子,可就是写了几十篇完全连汽车行业的门都没摸到。
实在看不过去,遂写此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