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市场去年遇到了28年来首次下降,今年肯定是低增长,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低增长态势可能也是常态,但是我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4000万辆新车市场是可期的。”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这样说到。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到了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仍旧有较大的下行压力,乘用车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消息,预测2019年4月整体乘用车市场批发量将为173万辆,同比跌幅达到了7.6%。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安汽车也没能从市场下行的泥沼当中脱身而出。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数据,2018年长安汽车全年共销售汽车213.78万辆,同比下滑25.6%。
不过,朱华荣对长安汽车的未来走势仍充满了信心。
长安汽车并不需要政策刺激
2019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出“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等六项举措,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时隔10年,“汽车下乡”刺激政策措施重启。
然而在朱华荣看来,以长安汽车自身的实力,并不需要为自主品牌推出特别的政策。
中国的汽车市场在各种利益要素综合配合下,其实本来就是不够市场化。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竞争,竞争会让这个产业更加良性。短期刺激性的政策对于长安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反而是深受其害。朱华荣还开玩笑说道:“有一句话叫做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长安在过去的三年当中一直进行着主动结构性调整——产品结构性调整。早前微车领域100多万的产能,就是2009年汽车下乡所带来的问题,2009年汽车下乡短暂刺激微车市场之后,微车市场迅速从原来的几百万下降到现在的大概20万。如今,长安主动调整的产能便达到了140多万,用朱华荣的话来说“09年汽车下乡带来问题,实际上十年之后再还。”
同时长安汽车在销量上的下行,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长安福特销量低迷的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长安福特的年销量达到了82.8万辆,但是在2018年,长安福特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年销量仅为37.77万辆,同比下滑54.4%,总销量不足2017年的一半。
销量急剧下滑的福特也进入了调整阶段,陈安宁、杨嵩、霍静等多位“车市老炮”先后加盟福特,福特中国亦发布了“更中国、更福特”的新战略,未来三年福特将有三十款新车投放中国市场,这对于长安福特来说是重大利好。朱华荣也认为,长安汽车在合资品牌领域遇到一些挑战,但是后续一系列的调整之后效果也会非常良好。
品牌升级正在路上
“长安汽车在第三次创业里面也发布了AB品牌,但是没有到时间节点,你们很快会看到AB品牌的战略和产品等等,但是还是不到时机。”面对有关品牌升级的问题,朱华荣回答道“还未到时机”。
在战略上,长安汽车已经将品牌向上定位为企业战略核心之一。尽管长安汽车并没有像吉利、长城一样正式发布自己的高端品牌,但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五投入到研发中,加大了智能化、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力度和资源投入,推出了CS系列、逸动系列、睿骋系列等多款产品,通过产能与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的平均售价正在提升,助推品牌向上。
此外,长安汽车在技术储备上亦为品牌向上打好了基础。长安汽车历时4年打造中国汽车品牌首个动力平台—NE发动机平台已经投入使用。NE模块化发动机平台突破技术集成匹配难点,集成化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实现唯一平台满足多个机型生产;与华为成立“长安-华为联合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国际一流、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共同推动在智能驾驶、车载通信、V2X等前瞻技术领域合作。
梧桐车联则将在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慧零售、智慧制造等领域进行前沿布局。关于梧桐车联,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解释道:长安汽车和腾讯合作,它(腾讯)在连接,在通讯方面都有它的优势。但是长安在车、在用户场景以及车控上有更深的理解,长安希望更加平台化,引入更多“凤凰“。长安将通过梧桐车联,和更多车企合作,大家通过各个领域上的优势去推进。
智能化,对传统汽车企业来说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谁在这一步里面如果能够把机遇抓住,不论对于国际大品牌还是中国品牌都是一次非常好的转型和品牌的结合。在技术储备上的领先布局,让长安汽车做好了品牌向上的准备。
写在最后
2019年3月,长安汽车销售196606辆,环比上涨78%;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54246辆,环比上涨64%;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89433辆,环比上涨41.2%;长安乘用车品牌销售62698辆,环比上涨32.9%。很多人都说如今是汽车行业的严冬,但有着深厚技术储备的长安汽车,在经历了结构调整之后,春天或许会比别人来的更早。
- END -
"Life may always have regret, but the future is still goo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