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捷豹路虎宣布现任全球首席执行官Adrian Mardell发布内部员工信,表示将于2025年12月31日正式退休,为他在公司长达35年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舆论场上,这则消息发布得相当克制,从英国到全球,都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对熟悉捷豹路虎这几年发展轨迹的人而言,这是一次颇有分量的节点时刻。
时间回拨到2022年11月,Adrian Mardell走进捷豹路虎位于盖登总部的那间熟悉的会议室时,没人预料到他会成为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严格意义上说,那时候的捷豹路虎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但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发展阶段:
疫情冲击的后遗症仍在发酵,半导体短缺持续,产品线老化明显,债务高企,品牌定位摇摆不定,而管理层则刚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真空——前任CEO Thierry Bolloré突然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未留过渡期,核心高管架构一时陷入缺位。
当时Mardell已经在公司干了三十多年,是地道的财务出身,业务根底扎实,也不属于那种开场就要重塑文化的派头型高管。他的接任,有那么几分临危受命的味道。就连当时的对外新闻稿,也刻意用了"interim CEO"这个措辞。
但从后来的发展看,他接下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摊子”,却也在三年时间里,把这些问题逐个收拾完毕。
彼时的捷豹路虎,现金流极度紧张,债务规模超过数十亿英镑,盈利来源分散,品牌形象模糊。Mardell接任后,没有急着讲愿景,也没有马上启动大规模重组。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给财务团队“松绑”——不是放宽标准,而是把所有核心支出、现金使用和库存周转重新排了优先级。
成效迅速显现。2024/2025财年,公司实现了十年来最好的业绩表现:税前利润回升到25亿英镑,净债务降为零。有人说这是市场回暖的红利,也有人说是高端车持续发力的结果,但从内部财报拆解来看,更关键的是成本控制和生产节奏的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他任内,捷豹路虎最明显的一个战略转变是把品牌矩阵重新整理成四个子品牌:揽胜Range Rover、卫士Defender、发现Discovery 和 捷豹Jaguar。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品牌架构的更新,实则背后是对产品利润率的重新分配和渠道资源的再划分。尤其是对捷豹的重新定位——将其作为未来纯电豪华品牌推出,意味着短期内牺牲销量换取品牌重塑窗口。
这场Jaguar的重启既有争议,也显然带有风险。最引发讨论的一支广告,是整整三十秒内没有出现汽车画面、画面几乎全部为粉红色调的品牌片。这种极端设计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也招致大量争议,一些业内人士批评它“看不懂”,甚至有政客讽刺这是“反汽车广告”。但广告背后的策略,是借由反常规的视觉语言,迅速制造讨论度,并尝试让公众意识到:新捷豹要彻底切割过去,重新定义自己在电动化时代的身份。
这支广告只是序章。2026年,捷豹将推出其首款全电动GT车型,目前这款车的意向订单已经突破3万。根据JLR中国产品策略团队的说法,这款车将是一台D级大型GT轿车,将以“跨时代的感知力”展现捷豹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理解。从极简广告到高端车型预热,从切割到重构,这场品牌重启的路线图正在被具体化。
除了对外战略,他在任内还推进了不少“低调”的基础工作。比如老款车型的防盗系统升级,2024年初,捷豹路虎宣布为超过45万辆揽胜免费安装新版安全系统,用以应对英国本地的盗车高发问题。这类举措看似与CEO关系不大,但推行难度其实极高,涉及供应、人力、预算、安全标准等多个部门协调。
从媒体视角来看,Mardell的风格是一种低调但强硬的组合。他是那种不热衷喧哗、不追求形式的英国绅士型管理者,谦逊、有耐心、不急于表达,却在关键节点上毫不含糊。他从不搞内部动员大会式的宣言,也鲜少在外部媒体上高频露面,但一旦面对核心目标——比如创纪录的财务表现、债务净清、利润恢复等——他从不回避,且推进节奏果断。JLR内部人士评价他“表面温和,决策坚决”,擅长在复杂系统中迅速厘清核心矛盾,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有影响力的变量上,然后持续推动执行。这种风格,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转型周期里,反而显得特别适配JLR。
在汽车行业动荡加剧、地缘政治带来出口波动、电动化转型尚处不确定周期的这几年里,他的最大贡献可能不是“造势”,而是“稳局”。
近日,相关消息显示捷豹路虎已任命P.B. Balaji为其新任首席执行官(CEO),自2025年11月17日起生效。P.B. Balaji将接替将于2025年12月31日退休的Adrian Mardell,带领捷豹路虎走向下个未来。
然而,无论如何,在内部员工看来,Mardell的这三年已经打了一场硬仗,不够光鲜,但战果扎实。
祝福Mard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