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陈壹
各地刚按下的汽车置换补贴 “暂停键”,又因为即将到达战场的1380亿元中央资金,取消了。
据悉,第三、四季度将分批放出1380亿元的中央资金,想要薅“国补”羊毛的朋友,还有机会。
“国补”并不是最近汽车圈的唯一热点,刚在郑州新能源车展上携高仿保时捷911亮相的金鱼汽车,也是。
![]()
关于这家卖耗子药起家的车企,知嘹汽车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有过介绍,从卖老鼠药到卖车,这中间的跨度确实挺大的。
当然了,并不是说跨度大就不允许,毕竟跨界造车对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是常态,华为、小米、百度、格力、恒大、吉祥航空、创维......案例数不胜数,但问题在于,金鱼汽车身上有着不少疑点。
比如,注册资本1000万、实缴仅600万、而且以租赁为主业的一家公司,是怎么完成造车的;比如,整个行业都还没有像样的固态电池产品,为什么成立于2024年的金鱼汽车就敢宣称自家产品搭载了固态电池;再比如,那个疑似传销的合伙人模式,到底靠不靠谱......
![]()
有网友感叹“都2025年了,居然还能看到造车新势力”,事实上,现在入局造车的,很有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以不久前也加入造车大队的货拉拉为例,作为上市物流平台,货拉拉选择下场造车本质上不过是延伸核心业务罢了——通过自研车辆来植入车联网系统,从而优化公司业务,包括派单、运输、定制保险等。
说白了,造车不过是货拉拉构建“人+车+货”闭环的手段,并不是目的。
![]()
至于金鱼汽车嘛,散发出来的气息则截然不同,先是在官方车辆生产信息系统中“查无此人”,后是“全球领先固态电池”的豪言与卖耗子药的实控人背景放到一起显得荒诞。
这也是为什么,外界质疑金鱼汽车在搞微商传销。
![]()
但不管怎么样,眼下造车窗口期几乎彻底关闭是公认的,苹果放弃造车计划转投AI怀抱、自游家烧光5亿都还没能量产、哪怕是小米也花了无数心血才勉强挤入赛道。
造车的入场券,已经被收回。
![]()
退一步来说,哪怕成功量产也只是地狱模式的开始:本身造车就已经是个红海市场,惨烈的价格战还不断压缩着利润空间,再加上愈发严苛的研发、专利、生产标准,这些都对缺乏规模成本优势的新品牌非常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是生存机会渺茫。
更关键的是,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产业集群已经把土地、供应链、人才、政策资源牢牢握在手里,新进场的玩家,以后可能连基础的土地电力资源都无处可寻。
![]()
小米的成功,是“产业链+技术+消费认知转变”的一次精妙匹配,很难二次复制,雷军当年感叹小米入局“刚刚好”,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管金鱼造车的初衷是什么,愿意亲自当小白鼠的韭菜也不剩几个了,毕竟中国消费者已经被市场教育了无数次。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