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蛇年的春节比往年来的更早了些。今年春运高峰除了提前上演之外,选择自驾回乡的比例也较往年高了不少。今年过年期间刚好寒潮袭击全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因此南方都普遍出现0℃以下低温。
![图片]()
因此不少车友在春节期间遭遇了低温无法启动车辆,因而需要在春节放假期间联系维修的尴尬事。不用说,这基本就是因为蓄电池低温放电性能不良而导致的。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车主群体接触到的关于汽车的种种问题也越发增多。
![图片]()
交待本次测试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决蓄电池冬季低温出毛病的尴尬情况,各大电池制造商也纷纷推出了“冬季低温下依然保持稳定”的高性能蓄电池系列产品。然而广告宣传的好,但实际效果如何,我们却不知道。因此才有了这一次低温实战测试。
![图片]()
测试环境:内蒙古牙克石冬季测试场(环境温度-30℃)
测试规格:AGM启停蓄电池,电压12V,容量80AH
测试品牌:欧司朗、冠军、MOLL(莫尔)、驾驰
测试车辆测:上汽别克GL8 发动机排量2.0T
![图片]()
测试环节&解读
汽车蓄电池是典型的铅酸电池,铅酸电池的实际容量与环境温度相关。一般来说温度在20~25℃时,电池容量最大,因此自然放电能力最强。而随着温度的降低,比如低于20度之后,大概平均每下跌1度,电瓶容量就大约下降1%左右(更精确的数字是0.8~0.9%)。
![图片]()
北方地区冬季户外温度是非常寒冷的,所以电瓶的实际容量显然就大受影响。比方说原本容量60AH的电瓶到了低温环境,容量仅剩余30AH(甚至更低)那么它释放电流的能力,显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图片]()
实际容量的减少,导致电瓶的自然放电能力受限,此外工作负荷增大,超负荷工作导致电瓶内部腐蚀损坏风险也同步增大。而眼下各品牌高端蓄电池都声称自己运用了高端的合金技术与制作工艺,大大改善电瓶在低温状态下的实际放电能力。但本着“不看广告看疗效”的态度,我们认为实测是完全有必要的。
![图片]()
测试方法&结果
将蓄电池预先充满电,而后至于-30℃户外低温环境下24小时以上,确保蓄电池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正式测试开始后,将低温状态的蓄电池装上测试车辆(车辆已预先拆除蓄电池)。安装完毕后立刻尝试启动车辆,倘若一次启动成功,即判定测试通过;否则即宣布测试失败!
![图片]()
经测试,来自欧司朗、冠军、MOLL(莫尔)、驾驰的4款容量为80AH的AGM启停蓄电池,全部做到“一次启动车辆发动机”,且启动后怠速正常、平稳,车上电器设备未出现异常。测试结果表明4款被测蓄电池低温放电能力良好,测试通过!
![图片]()
新能源车大行其道
为何传统蓄电池不能丢
客观说,测试结果还是让我们感到满意的,而理性分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确实也和蓄电池厂家在核心部件,如板栅上投入的提升有关。比如说,含银的铅钙合金板栅,或者更复杂的三元合金板栅材料的运用,比如说多次碾压轧制,或者精密冲孔工艺的运用,让蓄电池核心本身获得更耐腐蚀,更稳定的表现。
![图片]()
再比如纳米炭黑添加剂材料的运用,能增强合金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能确保低温甚至及低温环境下,蓄电池依然能释放出强劲的电流,赋予蓄电池更好的低温大电流释放能力。看来各家企业确实是投入了相应的研发力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图片]()
虽然如今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国,但燃油车保有量依然很高,因此我们仍然不能放弃传统燃油汽车的配件和耗材研发,继续为用户提供更高性能、更高品质的优秀产品,帮助用户提升用车感受。而此次冬季低温测试,至少在蓄电池这一块,我们得到的反馈还是正向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