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拥有百年造车经验的奔驰,很多人都会存在这样的态度——有着说不上来的偏爱。在日常遇到奔驰粉和奔驰黑打擂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拉偏架,因为在大众心中,奔驰和“优质汽车”是一个概念。
但你不会想到像奔驰这样的奢华品牌也会出问题,从前几天的报道中可见一斑——《北京奔驰新C级再爆异响门,是要召回解决还是车主自行解决?》、《奔驰车主:我的GLS为什么抖个不停?4S店:没问题,这款车就这样》、《奔驰4S店:抖,又不影响驾驶,车主:这100万花得冤啊》……或许,对待奔驰的态度应该改改了,我们相信这个品牌的价值,但不代表着奔驰可以忽视消费者的驾乘感受。
除了前几篇报道中奔驰GLS级、奔驰C级出问题,其实他家的E级“掉链子”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会下跪的豪车,奔驰实力上演大E失荆州
今年一月,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自己新买5个月的奔驰E200L,在“低速”经过两个减速带的时候,车辆直接就趴窝了,经4S店检查,确定是减震折断。而对于后续维修,厂商忽略问题的态度着实让人心寒。
其实去年开始,在网络上各大论坛就充斥了众多关于奔驰E级“断轴”的讨论,我们进行一个简单回顾:
来自北京的一位车主描述,他在2018年5月份提了一辆奔驰E级,跑了两个多月行驶里程1.2万公里后,一次载着一家5口的奔驰E级行驶在国道上,速度是60码,突然“嘭”的一声车辆“断轴”了,而经过检测4S店维修师傅告知,是开的不稳外力所致,不能享受售后服务维修需要自费。
还有一位来自上海的车主描述,2018年4月份购买了一辆奔驰E级,事发之前才开了1万多公里,那天他是出去办事,行驶在砂石路面时,速度在40码,突然听到“嘭”的一声,汽车的方向盘开始抖动,向路边靠停。4S店给的答复也是不是奔驰汽车的质量问题,而是车主驾驶不当,导致的减震轴断裂,需车主承担维修费用。
尽管奔驰新款E级“断轴”案例不在少数,但一直以来厂家似乎也没有做出正面回应,而通常4S店都以“外力所致”回应。另外笔者在第三方车辆网站“车质网”上查询发现,已经有不少车主投诉奔驰悬挂系统的问题,而百度关于“奔驰E级故障”的搜索词条多达四百万条。
在今年1月22日,奔驰E级因“断轴门”事件遭国家质检总局点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汽车质量网发文《关于北京奔驰E级减震器形变、断裂问题投诉征集》,把奔驰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而奔驰最近一次召回却避开了问题点。首先此次召回只是针对进口奔驰C、E级,国产车型不包括其中。其次,召回数量也与其他品牌有着鲜明对比,这次奔驰只召回七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召回原因只是奔驰的转向关联轴节锁止不正确,而不是前文所提到大量出现的“断轴”问题。
再看奔驰官网打出的“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口号显得如此刺眼,现在国产版的E级问题不断,奔驰依然flag加身,这难道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为什么到了现在,奔驰还要让消费者去适应他们的做事方式
再结合前两篇文章所提到的奔驰GLS级、C级所出现的问题,沿用欧洲标准才造成奔驰GLS的方向盘抖动问题、采用过重车身造成E级、C级小毛病不断……归根结底还是奔驰忽视中国消费者驾乘感受。
看到以上的种种既成事实,奔驰真的就是一个无辜无错的“受害者”吗?好像不是。消费者要理性思考、善解人意没有错,但奔驰真实存在着高高在上的臭毛病,这让人难以理解。
2018年奔驰品牌年销量为652,996辆,同比增长11.1%,前文提到的三款车型销量分别为:奔驰C级:147818辆,奔驰E级:142259辆,奔驰GLS:118842辆,这些都是同级别市场前几甚至第一的热销车型。
转换角度再看奔驰的荣光,抛开奔驰其他系列车型,单说出现了普遍问题的三款车型,那么这种糟糕的驾驶感受是否会落到了近四十万车主身上呢?不得而知。如果按照这种猜测,再将时间线拉长几年,那么这种痛苦是否会成几倍增长呢?
回到这几起的投诉,可能很多人依旧会认为错不在奔驰。但细细想来,中国车市确实需要这种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发声的车主——人有和解的需要,但也有不和解的权利。
现在每年上市的新车型数量非常可观,即使是BBA轮番角斗的豪华车市场,不也是出现了特斯拉这种年轻新军,无论是多挺拔的品牌都应该转化运营观念。在笔者看来,消费者早已不是“被教育”的对象,逆来顺受不该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或许,对待奔驰的方式我们真的应该学学苏明玉了——爱不等于骄纵,唯有让做错事的奔驰意识到错了,奔驰乱象才能得到根治。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