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屏可以说是驾驶者与车辆进行可视化沟通、操作最有效的途径,倒车影像、车内硬件控制等大部分功能都要依赖它。我们的“驾舱数字化”针对中控屏进行了中控屏UI、流畅度、互联应用、影音娱乐、驾驶辅助、操作便捷共6个项目的评测,每个项目依据具体功能进行打分。
中控屏UI以及流畅性都是主观评分,拥有智能互联系统的汽车品牌在流畅性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比如以大屏为标配的造车新势力以及以性价比自居的中国品牌。从排名第一,代表了智能互联的小鹏G3开始,中控屏评分在逐级小幅度的递减,直到排名最后一名的日产天籁,分数累积差值达到了28分。
整个排行中令人诧异的是以42分排在10名的特斯拉Model X,在我们的印象中,特斯拉的中控大屏都是如丝般顺滑,而且还附带着满满的黑科技。无可否认,特斯拉有非常好的触控体验,但Model X的中控屏失分在于应用安装、全景影像和便捷性上较差,而这些正是小鹏G3等国产电动车的优势。特斯拉Model X另一方面的丢分在于便捷性,将所有功能集成在大尺寸中控屏,对于任何一个新车主来说都需要较多的时间成本来适应。
排行榜的后三位分别为本田雅阁、丰田亚洲龙、日产天籁,日系三巨头无一缺席。这三台车的中控屏幕都采用的是触控+实体功能键的设计,而且UI设计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年代感。除此之外,不支持上网、在线升级、网络电台/音乐等等也是拿不到分的主要原因。诚然,保守的设计确实能带来便捷的操作,但缺失了互联应用、大屏加持的日系品牌,正与智能互联时代擦肩而过。
中国品牌显然更明白消费者需要什么。高大上的外观、内饰设计,配上功能强大的中控屏,以及较低的售价,几乎成了中国品牌车型的“标配”。虽然这些功能强大的中控屏,受限于成本问题,显示效果没有那么出色。从排名可以看到,有6个品牌的排名在15名之后,其余4个品牌排在15名之前,分别是唐DM(第2名)、瑞虎8(第4名)、奔腾T77(第15名)和荣威Marvel X(第15名)。如果算上这些国产造车新势力品牌的话,前15名品牌中,国产品牌可以占到7个。
这次豪华品牌的表现非常抢眼,其中6个都在前15名。15名之后的豪华品牌车型来自日本,它就是中控屏不支持直接触控的雷克萨斯LS350,一台百万级别的大型豪华轿车。
合资品牌的中控屏评分整体表现较差,8个合资品牌中只有3个排在了在前15名,分别为领克03(第4名)、迈锐宝XL(第11名)、大众途锐(第13名)。除了垫底的三个日系品牌,菲斯塔、福克斯、标致508L并列第22名。
主打高配置的国产品牌,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别人有的我们有,别人没有得我们也有,而且还便宜”。那厂商怎么挣钱呢?自然是边缩减成本边压榨供应商了,中控屏评分排行榜中,近一半的国产品牌的排在了15名之后,像哈弗H6这样的SUV销量王,在30个品牌中也只是排在了第26位。
之前在基础硬件测试中不理想的豪华品牌,在中控屏测试中表现抢眼。虽然硬件的屏幕分辨率相对低了一些,但是在智能互联、娱乐功能、全景影像、编辑操控等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尤其像宝马X5隔空操控的手势控制系统,展现出了满满的科技感。
合资品牌整体表现较差,除了吉利集团旗下的领克03,以总分43分的成绩排在第4名。至于基础硬件评分很差,中控屏评分垫底的日系品牌,该认真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