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同所有改变历史的伟大发明一样,米其林指南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享有它今日作为全球标志性餐饮指南的权威。
米其林所涉足的不仅仅是民用车轮胎领域,包括F1、CTCC、CEC等赛事中,同样大量使用了米其林轮胎产品。
![]()
如今,甚至将业务拓展至两轮和新能源领域,与特斯拉的深度合作中,带T标的米其林即是为特斯拉车型量身定制的轮胎,由于电动车的特殊属性,需要轮胎制造商重新改善配方,以平衡车辆的续航、静音能力和耐磨系数。
![]()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世界公认的专业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却暗藏一本美食秘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米其林的吉祥物十分传神,白白胖胖的“必比登”被人亲切称为米胖子,一颗吃货的心昭然若揭。
![]()
19世纪末,米其林兄弟创立了一家轮胎公司,但当时法国的汽车数量不足3000辆。米其林兄弟灵光乍现:如果人们都开始驾车旅行,里程越远,对于轮胎的需求就越高,那他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于是,他们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付诸于一本精致小册子,《米其林指南》鼻祖由此诞生。早期的《米其林指南》有两册,一本是以评价餐厅及旅馆为主要内容、封面为红色的“红色指南”,一本是以行程规划、景点推荐、道路引导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指南”。
![]()
如同所有改变历史的伟大发明一样,米其林指南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享有它今日作为全球标志性餐饮指南的权威。
在没有大众点评的时代,《米其林指南》以一己之力,对每家星级餐厅详尽公正的解说和评价,这也成为它最具公信力之处,久而久之,世界各地挑剔且热爱美食的人都开始着迷于这本“红色指南”。而1931年开始采用的三个星级评分系统也被沿用至今。
在如今人们的眼中,想在《米其林指南》摘星绝非易事,许多餐厅甚至视米其林星级为荣耀。
![]()
前不久刚公布的2024上海米其林指南第八版,共推荐148家餐厅,其中包括2家米其林三星餐厅、8家二星餐厅、41家一星餐厅、26家必比登推介餐厅和71家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
很多人好奇,米其林的星级榜单究竟从何而来?从来未见一批穿着米其林工装服的评委,浩浩荡荡步入哪家餐厅品味佳肴。
![]()
事实上,米其林指南所在的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群“特殊”的米其林全职员工,低调而不露声色,他们不仅拥有着丰富餐饮行业工作经历,还可能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世界著名餐饮酒店管理学校。在多年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中,始终保持着对于美食的赤诚和探索之心。
![]()
他们匿名走访餐厅,并和普通顾客一样提前预定餐厅座位、点菜、就餐、付账,他们每年要光临上千次餐厅,撰写几百份美食评价报告。然后每一年,根据全球统一的米其林指南标准交出一份餐厅推荐榜单。
![]()
经常有人会步入这样一个误区:能入选米其林星级餐厅,多为食材高级、稀缺与摆盘精致。和一般常见的认知相反,《米其林指南》推荐的餐厅并不见得都是昂贵的精致餐饮。
![]()
从奢华的餐厅到村间酒吧,时尚小酒馆到街头美食小店,《米其林指南》为每个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预算提供各式各样的选择。米其林指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的菜系,均采用了同一套的评审准则。
![]()
对于评审员而言,食物的可口程度永远被放在第一优先级。此外,盘中食材、烹饪技巧、口味融合、创意及持续稳定性同样成为判断标准。
不止是高级餐厅,只要达到评审员眼中的“美食”标准就能被列入推荐名单。因此,我们同样能看到单价三、五元的烧饼店铺或人均不过50的港式烧腊餐厅也会在《米其林指南》中成功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