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年寒冬来的猛了些。还没到元旦呢,江南水乡江浙沪竟然也下起了雪,气温骤降至0℃以下。于是一场原本在北方较为流行的“热车大辩论”逐渐南移。为了给大家一个准确答案,因此我们设计了今天的实验。
![]()
通过实验我们会解答如下几个问题:
冬季是否需要热车?
汽车厂家真的说过“不要热车”?
热车需要多久?
用哪种方式热车?
机油对热车有影响么?
![]()
测试项目&测试的基本情况
机油泵送之计时实验
测试环境:途虎工场店内
温度情况:多云,温度17℃
测量工具:秒表计时器
![]()
我们提前将车辆原地停放满12小时以上,而后才展开后续测量实验。停放12小时,基本就是为了模拟职工下班驾车回到家后,到第二天早晨开车上班的时间间隔(假设晚间8点到家熄火,第二天早晨8点开车出门)。简单来说就是模拟“车辆停放一晚上”的状态。
![]()
首先我们在车辆未启动状态下,拆解并取走发动机的气门室盖,气门室盖取下后,我们即可肉眼观察到发动机凸轮轴、气门顶杆、VVT正时机构、正时链条等部件。而后我们在发动机周围做相应的遮挡处理,目的是防止后续实验中,机油四处飞溅。
![]()
测试正式开始后,一名实验员启动车辆发动机的瞬间,另一名实验员同步按下秒表计时器。而后观察发动机凸轮轴部位。当肉眼看到有机油从凸轮轴下方渗出,并开始浸润凸轮轴时,实验员结束计时,同时车辆熄火停机。最终报告秒表读数。
![]()
测试结果:
发动机启动后,我们观察凸轮轴部位时,发现凸轮轴呈现干燥状态,仅金属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油膜存在。而当发动机启动后的第51秒,我们终于看到大量机油从凸轮轴的下方渗出,被凸轮轴接触到。于是乎凸轮轴表面被机油所包裹,机油开始飞溅……
![]()
也就是说,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确认一件事:机油从发动机底部,到达发动机顶部,经历了整整51秒钟。——这是什么原因呢?发动机停机后,机油就会因为地心引力的作用,慢慢回到发动机的底部,也就是油底壳内。所谓“水往低处流”,机油也同样如此。
![]()
而当发动机启动时,机油泵也开始工作。机油泵将机油从发动机最底部的油底壳里抽上来,然后以“从下往上”的方向,泵送到发动机各处。一直到发动机的最顶端——凸轮轴位置(也就是我们本次实验观察的部位)。
![]()
实验总结: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最终得出明确结论:是否需要热车?答案显然是YES!目的是让发动机内部的机油“动起来”,流动到发动机内部所有位置。毕竟这也是为了安全。可是热车需要热多久?
![]()
从实验来看,最少1分钟是必须的。但事实上我们建议最好热车2分钟左右,因为机油从发动机底部泵送到最顶部耗时接近1分钟。然而顶部的机油还要再次回流到底部,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流动循环,因此我们建议热车2分钟左右以确保发动机安全。发动机内部金属部件在没有充足机油润滑保护的情况下,就大功率高速运转,毕竟非明智之举。
![]()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热车?事实上这也是大家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所在。实际上各大汽车厂家的官方建议,并非不要热车。—— 而是尽量不要“原地热车”!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环保。因此各家车企建议大家“用最温柔的低速滑行代替原地热车”(比如从小区停车位温柔的行驶至小区出口)。只不过普通消费者将这句话理解成了“不要热车”……
![]()
除了热车,冬季用车
选对机油为何如此重要?
当然,除了掌握正确的热车操作要领之外,正确选择合适的机油来提高冬季热车效果,确保车辆性能发挥,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要点。因为长时间停车后,虽然机油都流回到发动机油底壳,但凸轮轴表面(以及其他金属面)依然被一层薄薄的油膜所覆盖。其实在发动机冷启动瞬间,这一层油膜就是防止金属磨损的关键屏障!油膜强度和附着力的强弱,就决定了发动机抵御冷启动的能力优劣。
![]()
因此特别在冬季,我们建议大家使用相应性能优秀的机油为妥!原理说明白了,那如何选择机油呢?这里有2个窍门,一是看基础油级别,二是看标号。以驾驰Ultra尊享系列旗舰全合成机油为例,采用高端的PAO聚α烯烃基础油配方,耐氧化、寿命长、耐低温性能表现突出,同时糅合了YUBASE润滑科技,油膜在金属表面吸附的长效性、稳定性优异。
![]()
其次,驾驰Ultra尊享系列旗舰全合成机油,都是0W标号开头的。熟悉机油的同学一定清楚,0W系列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能远优于5W系列。例如驾驰Ultra尊享系列机油拥有出色的低温流动CCS指标,就是明证!上汽集团的部分产品说明书里写道:建议北纬40度以北地区使用的车辆,在冬季选择0W系列机油。主要考虑到的,也是机油的低温流动表现。这么说,相信大家心里就清楚了。冬季热车大争议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