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利和奔驰,又“来电”了。
3月27日据外媒报道称,戴姆勒欲出售Smart的50%股份,而当下最大单一股东吉利集团有望成为接盘者。该传闻甚至把时间节点也预测了,称此次股权出售交易将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上海车展前得到确认。
后据媒体爆料,有吉利内部人士透露,今天3月28日,吉利集团就将正式与戴姆勒集团在杭州总部进行签约,双方将各持有smart品牌50%的股份。
![]()
一片好事将近的气氛。
社友们也许要问了,吉利若购Smart的50%股份,是否值得买吗?以下车透君做以分析。
当然啦,肯定有利好的一面。
从战略层面上看,吉利与戴姆勒的深度合作,这对于志在全球的汽车集团来说,肯定具有“联姻”效应。
去年2月,吉利收购戴姆勒公司9.69%的股权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后,吉利就反复强调,是戴姆勒的长期战略投资者,并非单纯的财务投资。
![]()
戴姆勒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本来就有很强的生产技术积淀以及品牌影响力,而在平台、三电技术方面,吉利也有积累,再加上前不久刚刚和宁德时代签下大单子,如果联姻确实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加之吉利有过康迪、知豆等微型车品牌的运营经验,相互激发之下,或许也能为Smart品牌在中国的焕发新生,打开一片新天地。
不过,也并非没有风险。
Smart,对于奔驰来说,并非是什么金苹果;恰恰相反,面临巨亏。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已经累积损失了约40亿欧元。另据分析师预估,目前每年亏损额在5亿至7亿欧元。
受其拖累,2018年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部门的息税前利润下降18%至72.16亿欧元,回报率也从9.4%降低到7.8%。
Smart虽以小巧的造型、人性化的操控设计著称,堪称是部灵巧的大玩具,但它的经营业绩却是逐年下降。2017年Smart品牌的全球交付量下降6%,至13.6万辆;2018年Smart品牌的全球交付量下降4.6%,至12.9万辆。相比之下,宝马集团旗下定位与Smart相近的MINI品牌,去年全球销量则高达36.15万辆,接近Smart品牌的3倍。
Smart曾有计划将品牌重新定位,将自己塑造成为特斯拉电动版的城市用车,但这一转型并未完全展开。
由此可见,吉利若收购Smart的50%股份,至少初期是存在相当经营亏损风险的。
再看形势。
从竞争态势看,长城汽车已经与宝马旗下的MINI合资成立光束汽车,也将专攻电动小型车市场。
![]()
但毕竟长城MINI握有先手,而且MINI品牌的可延展宽度,似乎也更优于Smart品牌。
吉利在旗下品牌梳理方面需要花很大的力气,除开吉利母品牌和沃尔沃外,领克、吉利新能源、莲花等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开拓,都仅是在初步耕耘期。
这与很多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产生巨大协同效应,导致吉利品牌快速腾飞,已经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此时,若再加入一个耗费脑力和财力的Smart品牌,那么对于吉利控股集团这艘前行中的巨型“航母”来说,增添的是正能量还是负动力呢?确实值得好好斟酌一番。
行文至此,车透君发现收购Smart一半股份,是件机遇与风险并存之事。
也别说,拥有大格局的李书福,真就擅长干这种别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在面向未来的商业机遇与风险时,他一向主张以“合作与协同”来实现共赢。
![]()
想当年收购沃尔沃时,几乎没人看好,但李书福愣是把这桩“蛇吞象”的收购,做成了汽车业并购的经典双赢案例。
收购Smart一半股份,会成为李书福的又一步格局妙棋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之。
(车透社出品,主编罗裕,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