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丁
车春秋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几乎垄断中国豪华车市场的BBA,进入了空前激烈的竞争阶段。2018年,奥迪在华累计交付新车66.09万辆,同比增长11%,卫冕豪华车市场单一品牌销量冠军,超越奔驰品牌的65万辆,宝马品牌的63.9万辆。
不过尽管如此,奥迪依据被外界认为危机重重。
2017年,是BBA格局的分水岭
纵观奥迪在中国的发展轨迹,2017年可以说是一个重要拐点。在2017年以前,得益于市场培育时间长,本土化功力深厚,官车形象深入人心,年轻化战略推进稳健,奥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一枝独秀。在这个阶段,一汽-大众奥迪功不可没。
记得在2008年的底特律车展上,戴姆勒首席执行官蔡澈博士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曾说:“奔驰的目标要在国际上超越宝马,在中国无限接近奥迪。”彼时,奔驰正处在低谷期。甚至连蔡澈博士都认为,奥迪在中国不可超越。
2016年,奥迪在华陷入“再合资”风波。当年,奥迪在华销量为591554辆(含香港),宝马在华销量同样超过50万辆(含MINI和劳斯莱斯),位列第三名的奔驰在华销量虽然仅有31.7万辆,但是增幅却是远超奥迪和宝马,气势逼人。这一年,也是奔驰时隔12年之后重新从宝马手中夺回全球年度豪华车销量全球冠军的一年。
2017年很快到来。这一年,奥迪、奔驰、宝马在华销量不约而同地达到了60万辆左右,彻底颠覆了奥迪在中国豪华车市一统天下的旧格局。虽然奥迪在华依然居BBA之首,但很多人认为,被奔驰超越只是早晚的事。
更重要的是,中国豪华车市场日趋成熟,如今已经不再是三分天下的稳定态势。以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为首的豪华品牌高调出线,拒绝称自己为“二线豪华”,个性张扬,填补了BBA之外的市场空白。2018年,凯迪拉克在华销量突破20万大关,达到22.7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1.8%。
有分析称,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的首要目标必然是BBA中品牌力较弱的奥迪。
对比奔驰,奥迪越来越像一个普通品牌。奥迪A4L的厂家指导价在30万元以上,但终端售价滑落至30万元以内,而奔驰C级的终端售价却相对坚挺,在30万元以上。
“奥迪性价比要比奔驰和宝马略好些,它的技术先进性、品种丰富性、服务网点,都与那两家大同小异,只是大部分用户从品牌认可度上是从奔驰、宝马、奥迪排序下来的。”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在接受车春秋记者采访时指出。
当“七五折”变成常态,“性价比高”恐怕已经成了奥迪的显性标签,这对品牌将构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能否赢在未来?
当前,BBA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销量基本相当。“新四化”的时代,奥迪能否挖掘出新增量,在未来的三国杀中占据主动?
在近日开幕的日内瓦车展上,奥迪管理委员会主席Bram Schot说:“我们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奥迪每售出三辆新车,就有一辆是电动版。未来,几乎每个市场都会提供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将电机与内燃机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奥迪历史上首次在世界性车展上,只发布电动和混动车型,仿佛在宣称“奥迪all in 新能源”。
但事实上,目前奥迪在新能源的各个技术路径上都不处于领先地位。
在油电混动豪华车领域,雷克萨斯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在插电混动豪华车领域,宝马布局更早,号称“新能源产品线最全面的豪华品牌之一”,大幅领跑插诨豪华车市场;在纯电动豪华车市场,特斯拉虽然负面新闻不断,但产品依然领跑大市。纵观以上,奥迪在电动化领域几乎不占优势,甚至相对边缘。
而在另一个重要领域——自动驾驶方面,奥迪确实占尽风光。
2017年,奥迪发布新一代旗舰奥迪A8,是全球第一辆L3级自动驾驶汽车。这意味着,在自动驾驶领域,奥迪比其他任何对手走得都要更远,包括宝马、奔驰,也包括特斯拉。
在出行领域,奥迪的布局要晚于戴姆勒,进度也慢于宝马。
戴姆勒的选择是,左手牵着吉利,右手牵着宝马。在中国市场与吉利合作打造移动出行的高端市场。在海外,宝马和戴姆勒将把各自下属的共享汽车品牌DriveNow和Car2go等共享出行业务进行整合。通过整合,新公司在全球31个主要城市中将拥有2万辆共享汽车。
宝马也不甘落后。去年底,宝马集团全资子公司“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获得成都天府新区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这是中国第一张由外资公司拿到的网约车牌照,意味着宝马汽车无需挂靠在其他平台,自己就能够提供网约车服务。
2018年春天,一汽、大众、奥迪就签署了两份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未来中德双方将成立两家新公司,其中一家就是“一汽奥迪移动出行服务(中国)有限公司”。而从目前的进度看,并不占优。
时移世易。奥迪在华虽继续卫冕,但困境重重。2019年奥迪能否打好这一场突围战?车春秋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