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数百年间,英国的扩张从英伦三岛积聚能量,不断向全球铺开,形成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日不落帝国,并对全球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近70年来,英国却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加速撤退的进程之中,直到今天它试图从欧洲向海峡另一边的孤立岛屿退缩。
留给特雷莎·梅和整个英国的时间不多了。
“辞职”两个字最终还是出现在了英国几乎所有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上,这距离她临危受命接过时任首相、保守党党魁戴维·卡梅伦的职位已经过去三年。
过去无数个日夜里,她一直奔波在态度强硬的欧盟和混乱的英国议会之间,备受折磨,但如果中止脱欧,梅认为是对“民主原则的背叛”,坚持“自己结出的苦果得自己吞”。
2019年3月25日,距离原本预定脱欧时间只剩下四天,梅终于松口,她说,如果支持脱欧的议员们愿意在第三次表决中投票赞成脱欧协议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她将会辞职。
站在政敌、反对党、民众和媒体的高光审视与镜头面前的梅,正处于她政治生涯中最内焦外困的当口。但梅本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应对脱欧带来的危机与挑战,执政以来,她一直都在面临各种危机,一次次“涉险过关”。
但这一回,梅或许很难有机会挺过去。
Impossible is nothing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梅,12岁便开始在保守党办公室帮忙,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投身地方政治。那时的她就被人拿来与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相相提并论。
上任之初,她立即把脱欧作为新政府的首要事务,入主唐宁街10号不久后便旋风式地访问德国、法国、意大利、斯洛伐克和波兰几个欧盟成员国,又在同月里先后到访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同三个地方政府首脑交流。
当时许多保守党议员都用“雷厉风行”评论这位新任女首相,彼此是民调显示,其支持率一度逼近六成。然而,尽管她过去三年多都在不停地为脱欧忙碌,但由于英国国内以及保守党内部在脱欧立场上的分歧,她始终艰难地游走在各方之间。
政治是残酷的,去年12月12日,保守党启动了对梅发动不信任投票。同一天,梅出现在了唐宁街10号门前,就不信任投票发表公开演讲。神态略显疲惫颇为无奈的她说,“我本应该在今天下午前往都柏林继续商议脱欧事务工作,而现在我不得不留在这里,应对即将到来的(不信任投票)。”
虽然根据英国保守党的章程,梅挺过这次投票后,保守党议员一年内将不能再发动不信任投票。但这也成为梅领导的英国“脱欧进程”遭遇的一次重大挫折,甚至被许多人称为“最为严重”的危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使脱欧进程仍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这位年届60且有糖尿病患在身的英国第二位女首相仍在维持脆弱的权力控制,她凭借意料之外的生涩管理技巧带领她的国家在三年前的公投之后一步步接近脱欧目标。如果取得成功,她将创造出前几任首相都无法比拟的政坛奇迹。
然而,这可能是一场将要通过失误、矛盾、逆转和运气赢得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内部纷争推动她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方向。
2019年1月15日下午7点半,在泰晤士河旁威斯敏斯特宫的深处,梅终于把她那份经过近两年协商之后的脱欧协议交由英国下议院投票表决后,她静静地等待着自己和整个英国的命运。
可惜的是,最终的投票结果成为了一百多年来英国政府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更多人为这场正在展开的灾难严重程度黯然垂泪。虽然一开始,就知道了胜出的可能性就很小,但为防万一,梅还是准备了获胜后的演讲稿。
尽管明显受到震撼,但这位女首相却是现场最为平静的那一个。所以一些媒体评价称,“就任首相两年多以来,特蕾莎在处理脱欧事务上非常强势,个人风格很坚定,在各种脱欧问题上都希望自己能够主导英国国内的脱欧事务,甚至于虽然有些政策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她也没有迫于各方压力选择辞职。”
只是没有人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将会如何发展。
英国和欧盟可能无法达成协议,梅也许会下台,杰里米•科尔宾或许会当选英国首相,英国正式推迟脱欧,或许还会举行第二次公投。正如阿迪达斯广告语所说的那样:“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
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是“them”而不是“us”
时隔40年,英国政府再度将“是否脱欧”这一让人头痛的难题丢给了英国民众。但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切发生的缘由。
《金融时报》的记者曾谈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的英国,四面临海,大西洋汹涌的海浪将它与欧洲大陆隔绝开来,也孕育出“日不落”帝国绝对独立的灵魂。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这座孤悬海外的离岛与欧洲大陆国家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回顾英欧关系的发展,从罗马帝国的入侵、英法百年战争再到一战和二战,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英国一直对欧洲大陆事务奉行不干涉的“光荣孤立”政策,对欧洲一体化也始终摇摆不定,患得患失。
在英国人看来,相较于亲友,欧洲或许更像是住在隔壁不时制造麻烦的邻居,也曾在困难时对彼此施以援手但终归带了几分客气。即使是在加入欧盟后的几十年里,提起欧洲时,英国人还是习惯使用“them”而不是“us”。
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近代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才逐渐拉近。二战后,英国GDP总量次于美国,但是到了60年代,英国被德国、日本等国家赶超,沦落至第五名。伴随着英国经济的下滑,英镑在1967年开始出现大幅度贬值,经济衰退的阴霾笼罩着英国。
对于未来的恐惧终于让大不列颠的英国绅士们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选择递交了加入欧盟前身欧共体的申请函,但英国的申请遭到了法国的强烈反对。
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认为,英国并不具备加入欧共体的条件,英国过度的独立性将会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时,英国与美国之间关系过于紧密,英国的加入将会影响到欧共体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此外,衰退的英国经济很有可能会拖累欧共体经济的发展。
事实证明,戴高乐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英国在加入欧共体后,的确提升了欧洲共同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加速前进。但与此同时,其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使得英国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之间的摩擦时有产生。
尤其是针对欧洲共同市场的统一,英国与西欧国家之间始终存在很大的分歧。西欧国家认为,欧洲共同市场的统一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逐步归一,更有政治上的统领,最终的目标是达成欧洲统一。但英国对于欧洲政治上的统一是极力反对的,认为这将损害到国家的独立性。
所以即使后来加入一体化进程,英国仍然若即若离,不肯完全融入,足见英国与欧盟之间挥之不去的距离。但早在1992年9月16日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那一刻开始,或许就是英国慢慢退出欧盟的开端。
再来看看作为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于1957年3月25日所签订的《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62周年后英国的离开已经不是这个联盟内部唯一的问题,是不是说这片欧洲大陆已经没有集结的必要?
“英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英国是欧洲之外的英国。”这不仅仅是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的一句名言,事实也是如此。
“三驾马车”解体
与上次不同,在过去数十年间欧盟这一由欧洲各国组成的区域性组织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欧共体到欧盟,不只是成员规模的扩大,更是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如今,近30个经济发展状况迥异的国家聚集在蓝天金星旗下,不设边境,共享同一种货币,发出一致的政治声音。
这让保留了独立货币并拒绝加入申根协定的英国逐渐边缘化。英国绅士们并没能如设想一样,成为欧盟的领导核心,相较于德国强大的影响力,在欧盟中英国的话语权十分有限。同时,英国对欧盟的付出却是巨大的,欧债危机发酵带来的经济问题、移民问题在不断冲击着英国社会。
入欧43年,英国与欧盟的联系千丝万缕,如今要一举斩断,其实难度比预想中更大。三年时间,无数场场谈判,英欧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回看历史,在处理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关系上,都是摆在欧洲历任政府、首相面前的一道难题。
显而易见,英国脱欧会使欧盟失去了一个重要伙伴,欧洲一体化“三驾马车”解体,对依然困于低潮甚至停滞状态的欧洲一体化合作无疑是雪上加霜。它极大地打击了成员国深化一体化的士气和凝聚力,动摇着后入盟国家和弱势边缘国家的信心,也挫伤了候选国加入欧盟的期盼和积极性。
在经济上,英国脱欧可能延缓欧盟自由贸易和单一市场的推进,给英国和欧洲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对外贸易、金融监管和国际资本流动机制等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在欧债危机影响未尽、经济复苏依然低迷的形势下,这些不确定性将使欧盟经济发展更加缺乏稳定,削弱欧盟的经济实力。
脱欧的“负面示范”效应也必将不断发酵外溢,使原本并不稳固的成员国关系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刺激更多成员国效仿考虑脱欧的可能性,欧盟经济一体化面临停滞乃至倒退的风险。
脱欧也可能加剧欧盟内部的力量失衡。虽然英国的立场屡屡成为欧洲一体化前进的阻碍和离心因素。英国脱欧后可以减少欧洲一体化深化的部分内外阻力,但英国作为欧盟第二大经济体,其脱欧也意味着欧盟将减少1/6的GDP,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下降,而其长期形成的内部力量平衡格局也将被打破。
因为欧盟失去英国这个重要的平衡砝码,缺少英国制约的德法主导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法国经济上的保护主义倾向和德国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虽然德国主导欧洲已是事实但这种担忧将愈加明显。
从英国的角度来看,与美国的关系也将进行重新调整。此前,伦敦和华盛顿的领导人喜欢夸耀他们的“特殊关系”,这是数百年政治、文化和语言纽带与信任的产物。但在特朗普总统时代,因为其背离了许多长期存在的美国外交政策,转而在全世界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美国与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关系持续紧张。
但在脱欧会后,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或许变得更加特殊——与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将是英国脱欧后的首要任务。
不过现实情况却是,尽管梅一直试图与美国总统保持良好关系,但特朗普很少做出回报。本月早些时候,他在电话中就英国脱欧问题狠狠批评她,批评他所说的与欧洲达成的不公平贸易协议,并谴责英国与伊朗的关系。
其实英国早已谙熟这一切,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曾是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我们需要向前走,这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不少人已经对脱欧的话题感到疲惫了,脱欧剧情的发展就像现在英国3月份的天气那样糟糕,阴冷的雨季是如此的漫长,长到看不到终点。
只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英国历史文化传统经由数世纪的沉淀,所造成的保守务实、坚守主权、均势思想、帝国情结、疑欧主义和岛国思维等形态,深深影响了多数英国人尤其是政治家的思考和决策。
脱欧路线难以统一,让英国政坛陷入无休止的内斗。首相得不到议会的支持,重要内阁大臣纷纷辞职,“后院起火”让英国政府的谈判之路走得极其艰难。一团糟的脱欧谈判让民众对政府兑现承诺毫无信心,他们要求进行“二次公投”,彻底终结脱欧及保守党少数政府的执政。
从上至下,英国社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更让人头痛的是,没有一种声音能够成为绝对的主流,各方的相互指责与争斗正逐步撕裂英国社会。
3月23日,数以百万计的英国人如潮水般涌向伦敦市中心抗议英国“脱欧”,要求政府就英国是否应该离开欧盟举行第二次公投。向议会要求取消英国脱欧的网上请愿者人数截至24日也多达近500万,甚至一度导致议会网站服务器瘫痪。
对于未来,年轻的英国人并没有记者想象中的焦虑,“离开没有那么可怕,其实经济的下滑并不像此前政府预计的那么严重,总体风险是平衡的。对英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快做决定,拖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需要向前走,这是最重要的。”
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在议会发表的2019年春季预算报告中,大幅下调了对于今年英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这是金融危机以后最低的经济增长率。哈蒙德表示,由于“脱欧”的不确定性以及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将2019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10月的1.6%大幅下调至1.2%。
哈蒙德同时也表示,尽管目前面临不确定性,但在中长期依然看好英国经济,因此仍然维持2020年英国经济增长1.4%的预期不变,同时将2021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1.6%。
在哈蒙德看来,如果议会能在未来数周成功达成并表决通过“脱欧”协议,避免最终“无协议脱欧”,那么英国经济将迎来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财政部将可以节省原本为应对“无协议脱欧”而准备的巨额款项,并将其用于增加国内公共开支和削减税收,该款项额度约为260亿英镑。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1月份英国经济的增长体现出英国经济并未对“脱欧”的不确定性过度恐慌。尽管面临“脱欧”风波,但英国的经济表现要好于欧元区整体。如果能够实现有序“脱欧”,那么英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再次实现提速。
距离那场历史性的惨败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时间,梅的首相职位和她的脱欧协议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但她还是在努力准备发起第三轮努力,以说服议会支持她的协议,虽然她重申自己在议会中缺乏支持,并只有在获得“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她才会让脱欧协议再次付诸表决。
梅手下的一些官员认为,她有机会获胜,尽管希望渺茫。
从欧洲向海峡另一边的孤立岛屿退缩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公知”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曾写道:“在英国待了几天之后,我对这个地方已经变得如此狭隘深感震惊。英国曾经辉煌地连续充当了300年的世界强国,但现在已经基本上放弃了这一地位。”
扎卡里亚说得没错,这次的脱欧事件再一次暴露了英国“口才治国”、统治阶层与世隔绝、妄自尊大的三大缺陷。毋庸置疑,这三大缺陷也让英国继伊拉克战争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正在滑向15年以来第三场灾难。
曾经,英国被海外投资人视为进入欧洲大陆的一扇大门。在欧盟的统一市场内,英国是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出口平台。然而,随着“脱欧”进程陷入僵局,越来越多的企业率先启动了自己的“脱英”进程离开英国。
就在不久前,智库机构新金融发布的报告显示,有275家金融机构为应对英国“脱欧”,已经或正在将其部分业务、员工、资产或法律实体从英国转移到欧盟其他国家。其中,约250家机构已择定其英国“脱欧”后的欧盟业务中心,而200多家机构已经或正在欧盟设立新的实体来管理业务。
目前,在全球外汇交易量中英国占到40%以上,许多欧洲大型金融机构都将总部设在伦敦。脱欧后,金融企业的迁移将大大削弱伦敦作为欧洲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过去,伦敦金丝雀码头一直被誉为全球银行业的中心,然而随着“脱欧”问题摇摆不定,这一金融中心的优势将一去不复返。
事实上,除了金融业以外,英国汽车工业也在遭受着近年来的最大重创。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中,除丰田之外,另外两家都已在今年2月宣布了明确的撤退计划。其中,本田计划将在2021年年中关闭其斯温顿工厂,日产则取消了在英国生产新X-Trail车型SUV的计划。
风险之下,英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也在撤离。该公司今年宣布,将在英国“脱欧”后中断生产,并于4月份停止运营,这将影响它在英国的三家汽车厂,以及一家发动机厂。与此同时,捷豹路虎也在英国之外的其他地区(如斯洛伐克)建立了新的工厂。
英国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协会本月20日曾发表声明表示,“无协议脱欧”将给英国汽车行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并将影响数十万个工作岗位。根据该协会数据,英国汽车行业共雇用约85.6万人,为英国经济贡献约202亿英镑年产值。英国生产的汽车约80%用于出口,大部分出口到其他欧盟国家。英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之间每年的新车交易量为270万辆。
在电子行业,据《日经新闻》报道,索尼、松下等也在计划要将欧洲企业总部迁离英国,以防“脱欧”问题更进一步冲击企业未来发展。
过去数百年间,英国的扩张从英伦三岛积聚能量,不断向全球铺开,形成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日不落帝国,并对全球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近70年来,英国却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加速撤退的进程之中,直到今天它试图从欧洲向海峡另一边的孤立岛屿退缩。
就像针对2012年那场成功的伦敦奥运会,尤其是它那炫目的开幕式,《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颇为持平和公允地指出,这既非对过往“日不落”的怀旧,亦非对光明未来的憧憬,而是以大智若愚般的嬉笑怒骂平和地呈现无法量度的百年巨变。
是的,那场喧闹的夏日“派对”不是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复兴的序曲,更像是大不列颠最后的华尔兹。但潮起潮落的历史和现实可能迫使英国人只能平静地转向更加内敛的自我检视,毕竟现在已经是大不列颠的至暗时刻了。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