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分为非常多型号,搭配各种不同的发动机,即使同款配置一模一样,也不能认定为同一辆车。如果仅凭人工来区分这些差异可就太困难了,汽车厂家和车辆管理部门共同协商并使用数套相应的代码,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买了一辆车之后跟别人炫耀说自己买了新速腾的顶配,相信朋友们都会向你投来羡慕的眼光。但是在车管所里,汽车的品牌型号都只是一串代码FV7146NBDBG而已。你要真跟人家说280TSI旗舰版,车管所系统肯定不认这种花里胡哨的辞藻。
中国在1998年颁布了国标GB 9417-1998《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用来规范汽车型号的代码。汽车的型号代码由两位企业名称、一位车辆类别代号、两位主要参数、一位产品序号以及企业自定代号这一系列代码组成,通常为6-12位。
![]()
例如EQ1141就代表了东风汽车公司;1表示载货汽车;14表示总质量14吨;第一代产品。而现在为了区分车辆高低配置,企业也增加了更多的自定代码。例如长安牌SC6479CDH6、大众牌FV7002AABEV。
前面一类代码能够描述车辆的品牌和型号,但仍然不够细致。相同品牌型号的车成千上万,需要有一种更详细的编码,能够精确到具体某辆车型才可以满足当下需求。同时这个编码又需要具有普遍通用的特征,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打都能使用。而汽车的身份证——VIN编码就是为此而生。
根据规定,车辆识别VIN代码由三个部分组成:世界制造厂识别代码(WMI);车辆说明部分(VDS)和车辆指示部分(VIS),一共17位数字。
![]()
第一部分制造厂识别代码有3位数字,用来表示地理区域、国家和特定厂商。中国的WMI前第一位为L,第二位囊括了0-9和A-Z所有号码。例如生产中国神车的五菱宏光的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代码前三位就是LZW;朗逸的前三位代码则为LSV。
第二部分的汽车说明码一共有6位,这属于汽车厂商自己定义部分,用常用来表述汽车的底盘代号。例如大名鼎鼎的GK5,就出现在飞度VIN码的第4-6位。但反之,底盘代号并不总会出现在VIN码里面。比如大家区分宝马常会说G28、F35、E90,但VIN码里面并没有相关代码。
剩下的8位数字则为第三部分车辆指示部分。通常第一位用来表述制造年份,第二位表示生产工厂,后面6位都是生产序号码。
通过一份VIN码,就可以完全确认一辆车,完成车辆的身份验证。VIN码通常出现在车辆的前挡玻璃左下方和车辆铭牌上。除非造假,世界上所有车辆的VIN码都不一样。
发动机作为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也拥有自己的独立编号。不过发动机代号相对简单,也没有特别制定的规则,通常都由厂商自己设定。发动机号大多都为发动机型号、生产日期和序列号,一般为7-8位。与VIN代码一样,发动机号也具有唯一性。
按照中国规定,个人不允许对发动机改装,发动机号为什么不能合并到VIN码里面去呢?虽然国家不允许改装发动机,但并没有完全禁止更换汽车发动机。
![]()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零部件之一,有损坏和召回的可能,如果遇到发动机故障无法继续使用或者因为故障召回时,允许车辆更换发动机。但按照有关规定,新更换必须是同种同款发动机,更换完之后还必须到车管所内办理车辆的发动机变更登记手续。目前汽车改装在中国并不开放,对于发动机这种核心零部件管理更是严格,独一无二的发动机号就可以表明发动机的身份。
随着汽车生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不仅仅是汽车发动机,汽车所有零件都也都需要“身份编号”。虽然普通消费者不会看到每一个零件上的身份编码,但对于汽车生产厂商来说,每一个零部件都要“如数家珍”。编号、编码、甚至二维码等技术都会运用到汽车生产当中。
![]()
按照最理想的布局,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独立的身份编码,上到发动机变速箱,小到每一颗螺钉,都要“验明正身”。而且不仅于此,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也都需要“全程可追溯”。每一个零件、产品型号、产品编号、生产流程、运输过程、安装过程,都需要全程记录。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在使用机械手拧紧时都需要记录使用到的扭矩大小。
这样非常细致严格的信息化布局,大大提升了汽车的产品质量。而且也因为数据的严格可追述性,即使零部件万一不合格,也能够快速明确车辆的召回范围。由于采用了不合格的零件,召回何时生产的部分车型,类似这样的召回报告大家也见过多次,这都要感谢信息化为全程可追溯带来的贡献。
图文 | 胡镇涛
责编 | 胡镇涛
© Y车评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