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笔者以曹植的《七步诗》做开头,想必大家也能理解大家对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的看法。
就在上周,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的事件在中国车市闹得沸沸扬扬,事件的过程这里就不作过多赘述,我们就称这件事为“举报门”好了。
近年来车企被举报的事情屡见不鲜,往往是消费者举报车企或是第三方机构举报,这次是一家车企直接举报另一家车企,确实罕见。
时间过去快一周了,事件进展情况如何呢?
![]()
双方争议焦点
聊“举报门”事件之前,先来普及几个汽车技术关键词......
1、什么是碳罐
众所周知,汽油是极易挥发的液体,汽油在油箱中也会挥发,如果直接排到空气中就会造成污染。所以为了不让汽油蒸汽排到空气,发动机都会安装碳罐,里边是活性炭,用来吸附汽油蒸汽。
2、什么是碳罐脱附
被碳罐吸收的汽油蒸汽,会越聚越多,这些汽油蒸汽通过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再次导入发动机内燃烧,不会被浪费,这就是“碳罐脱附”。
3、什么是常压油箱
传统燃油车,只要发动机启动,碳罐中的汽油蒸汽就会重新进入发动机,被燃烧掉。但插电混动PHEV汽车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工作原理。
![]()
当插电混动汽车充满电后,发动机经常不工作,车主还可以选择纯电模式行驶。汽车虽然不用烧油了,但长时间发动机不工作,会导致油箱中的汽油蒸汽增加,碳罐中储存的汽油蒸汽也越聚越多,给油箱造成压力。
举个例子,这就像下水道中的沼气越来越多,你要么把沼气排到空气中,虽然减压了,但会污染坏境;要么弄个结实的罐子,把沼气封存起来,但这个罐子一定要结实,否则罐子会被撑爆。
![]()
回到汽车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给PHEV插电混动汽车安装高压油箱,尽可能将汽油蒸汽封闭在油箱里,目的是满足插混车型的排放要求。
如果还用常压油箱的话,如果没有其他技术手段处理汽油蒸汽,汽油蒸汽会释放到空气中,导致蒸发污染物排放超标。
这就是“举报门”事件中,双方争论的焦点,长城汽车指责比亚迪使用常压油箱导致污染物超标,就是这么回事儿......
![]()
比亚迪的回应
涉及的车辆是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他们占比亚迪汽车销量的1/3,比重很高。我们从比亚迪方面获知,上述两款车确实没有使用高压油箱,用的是常压油箱,但是,请注意,比亚迪用了常压油箱,通过一些技术,解决了汽油蒸汽的问题。
![]()
由于比亚迪造新能源车多年,早有技术预案。这套技术理解为“常压油箱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是比亚迪自主研发,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该技术实现PHEV车型在碳罐饱和前,即使车辆在EV纯电模式下长时间使用,也会自动启动发动机,从而让汽油蒸汽进入发动机燃烧,但这个过程很短暂,车主很难感受到,发动机运转4分钟左右即可解决碳罐饱和问题,既不增加油耗,也不增加噪音,还能完成燃油蒸汽脱附、车辆发电和发动机养护,既合情合理,又合规合法。
这样一套简单的办法,不需要额外增加零部件,并不复杂,也不用使用高压油箱,控制住了制造成本,“常压油箱油气排放控制技术”还获得了技术专利。
![]()
另外,比亚迪也在车辆保养手册中注明了“发动机长期未启动会导致碳罐饱和”,尽了告知义务。
![]()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可以查到这个专利,是比亚迪在2021年12月21号申请的,专利号为CN113815599A,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
所以,从比亚迪的这项专利技术来看,它确实可以做到不使用高压油箱,也解决了蒸发污染物排放的问题,比亚迪得到了一个为自己技术正名的机会。
![]()
至于消费者质疑比亚迪造车,是不是出口产品质量标准高,国内销售质量标注低的情况,比亚迪官方回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HEV市场,全球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参照中国新能源车标准。即便有少数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与中国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的PHEV车型主流是P2架构,也就是基于燃油车平台开发(油改电),不能实现发动机和车轮解耦(脱开连接),在EV纯电模式下不能随时启动发动机,汽油蒸汽不能自由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只能使用高压油箱。
笔者翻译一下:插混新能源车是使用常压油箱,还是用高压油箱,是由技术先进程度决定的。不存在“国外好、国内差”的说法,这可关乎一家车企的“车品”。
![]()
笔者观察:
从技术角度分析,笔者认为长城汽车的举报多少有些站不住脚。从商业角度考虑,很多媒体认为长城的举报不排除是通过打压对手,来提升自己形象。但从目前事态发展看,无论是比亚迪,还是长城汽车,双方股价均下跌了,股民反应最为敏感。目前,比亚迪回应速度最快,而长城汽车没有任何动静。
“举报门”的相关职能部门还没有回复,让我们拭目以待。
![]()
云驾新能源车测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