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注定是中国车企洗牌的一年,今年第一季度才刚刚过去,已有多家车企被传陷入危机,有的甚至已经被彻底抹去了存在的印记。
![]()
就在近日,又有一家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被曝出现经营问题,甚至已经在内部对员工宣布暂缓发放3月份的薪资。
同时,根据爱驰汽车内部人士爆料,虽然公司去年的年终奖有正常发放,但是本该在上个月10号发放的2月份薪资,就已经被推迟到了3月17日才发放。外加早在去年的年底,爱驰汽车便已暂停了对所有供应商的付款,并停止了对外招聘的事宜,内部员工对于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其实已经略知一二了。
![]()
这也并不是爱驰第一次拿员工“开刀”了。
早在2020年的年头,爱驰汽车就曾被爆出在未发出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取消所有员工的2019年年终奖,同时全员降薪10%。当时,有部分愤怒的员工甚至还将此事闹到了上海市青浦区的信访部门。
![]()
对此,爱驰汽车当时对外的回应是,降薪是因为供应商受疫情停工停产所导致的,并且已经充分通知员工,至于年终奖也并未存在克扣的情况,只是因为公司2019年的销售并未达标,所以才决定停止发放年终奖。
![]()
同年10月,爱驰还被爆出要求旗下员工“全员带货”,尤其是高管职位的,在完成3-8台(根据职位不同)的带货目标之前,将暂缓50%的薪资发放。而在2021年的11月爱驰再次出现工资暂缓发放的情况,不过好在,这几次的薪水缓发都并不包括社保及公积金部分。
曾是海外先遣军
虽然爱驰品牌在国内的一众争奇斗艳的造车新势力之中,存在感并不强,但是实际上它却是在新能源时代到来以后,最早走出国门的新势力品牌。
早在2019年,爱驰旗下的首款车型爱驰U5就已经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当时爱驰的CEO付强表示:“国外新能源市场市场没有国内竞争那么激烈,对新能源的接受程度较高。” 于是,爱驰将“出海”视作为品牌发展的一条重要路线。
![]()
而回过头来看,付强的这番话其实并没有错,只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的三、四年光景里,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攀升,人们对新能源的接受程度甚至已经超越了欧洲市场。
![]()
在“出海”前期,得益于出色的配置以及较强的新鲜感,爱驰U5在海外市场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在2021年的第一季度,它的出口量就成功“破千”,达到了1056辆,虽然这个数字在如今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2021年那个时候来说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
不过截止2022年底,爱驰汽车的累计出口量却也仅在6000辆出头,增速远不及预期。毕竟,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车发展虽然不如国内迅猛,但是总体而言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而爱驰旗下的U5、U6车型的产品力面对不断进化的欧洲本土选手,已经显得有些乏力了。
更要命的是,由于长期轻视国内市场,如今爱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爱驰品牌的月均销量仅为400辆上下,即便是把海外销量也算上去,整体经营状况也是十分堪忧。
![]()
步入2023年,爱驰汽车在头三个月的总销量分别为29、26以及37辆,累计销量甚至达不到三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选择缓发薪水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新能源马太效应初成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如今新能源每个月甚至是每周的渗透率都在不断上升,市场越做越大,按理说这些新能源车企们的日子应该是越活越滋润才对。
然而事实却是,随着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主流,部分凭借着敏锐嗅觉捕捉到消费者需求的车企,已经累积到了相当庞大的用户群,并具备了一定的口碑效应,因此在买车时大家也会更倾向于选择这些品牌,而不会再像新能源车刚刚兴起的时,像“盲头苍蝇”一样选择一些边缘化的品牌。
![]()
这种情况就有点像是当初强势的德系、日系合资品牌,随着中国车市规模的增长,抢走一众美系、韩系品牌的市场一样。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扩张,这种马太效应也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未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爱驰汽车,越来越多的威马汽车甚至是越来越多的天际汽车,在2023年过后国内还能剩下多少品牌,将会是今年车市的一大看点之一。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