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饶斌、哈恩为关键人物的上汽大众创始团队发挥国际化视野优势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坚定引进适合当年中国市场的桑塔纳三厢轿车以及先进的零部件工业体系,开创中外“50:50”对等持股合资新商业模式,于1984年10月实现上海大众汽车(现更名为上汽大众)合资合同签约。上汽大众成立,不仅成为中外合资的典范,中国现代汽车工业也由此诞生,更重要的是,上汽大众敢闯敢创的精神一直鼓舞着这家车企勇争第一,4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历经数次危机,但上汽大众的压舱石作用,保证了汽车这个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行稳致远。
(1978年 上海大众汽车(现更名为上汽大众)合资项目审批文件)
上汽大众6年闯关 中国现代汽车工业诞生
1978年8月9日,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上海市政府分别由副部长饶斌、副市长陈锦华联合签发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主要内容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我国汽车工业、节约能源和逐步代替进口。由此,中国相关部门开始与德国大众等跨国汽车集团展开6年艰苦谈判,期间该项目还遭遇“一下二停三撤”等多次“下马”危机,但最终大众从通用、福特、雪铁龙、雷诺、日产等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达成了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项目签约,首款车型桑塔纳落地。可以说,这一份审批文件对上汽大众的诞生至关重要。
引进改为合资
据了解,这份《报告》提出的方案重点是,改造后的上海轿车厂其规模为年产十五万辆,主要是出口换外汇,返销十二万辆,保留三万辆自用和到东南亚销售。拟选择中、低档轿车为基本车型,拟在西德“大众”汽车公司,法国“雷诺”和“雪铁龙”汽车公司三家中选择一家。
这份《报告》分析,采取上述引进方式和改造方案,初步估算约需外汇资金七亿美元左右,另需人民币七亿元(国内投资)。一辆“大众”牌小轿车的现行市场价格是四千至五千美元。建成后按出口十二万辆计算,每年可收回五亿美元的外汇。同时,还可以利用对方的服务网和配件网,以利于打进国际市场。
就这份《报告》的请示,1978年9月,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同意和外商谈判。
随后两年多,中方先后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雪铁龙汽车公司、别儒汽车公司,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和西德大众汽车公司七家世界上较大的汽车公司进行了三十二次商谈。经过比较分析研究,确定与西德大众汽车公司合作。理由是,德国大众的车型比较先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合作条件也比较好。
但在1978年-1979年的投资高潮之后,随着政府采取严厉的紧缩措施,中国进入严重的经济萧条阶段。正在商谈中的上汽大众项目也遭遇“下马”危机。
原上海市机电一局局长、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董事长蒋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第一个坎是1979年中国进入经济调整期,一些原定的大项目都要下,新项目一律不上。”蒋涛说:“我们觉得中外轿车差距太大,应该抓住机会。所以向国务院上报,最后这一项目终于得以放行,继续谈判。”但没想到,没多久第二个坎就来了,德国大众出现了财政困难。“1980年,上海和大众汽车谈判后,原打算分三期形成15万辆的年产能,整个项目投资近20亿马克。但德国大众考虑到财政困难、投资回报率等问题,故有意中止项目。”
随后,中方谈判代表强调,从1980年下半年开始,根据调整精神,经过与大众公司多次商谈,已经放弃了原来年产十五万辆、出口百分之六十、投资较大、土建较多的方案,重新商谈了充分利用老厂改造、规模较小的方案。初步商定为合资经营,双方股份各为百分之五十。
这种改变是基于宏观经济调整,德国大众对投资大的顾虑以及国内的反对声等不利因素作出的灵活应对。
事实上,无论谈判进程有多大波折,德国大众都表达出极大的诚意。
德国大众早就关注中国市场,并有意与中国合作。大众汽车集团原董事长哈恩在其回忆录《我在大众汽车40年》中就写道,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众汽车集团在亚洲创建第二根支柱的考虑渐渐成熟起来,1978年底,哈恩就在中国进行了最早的会谈。
哈恩博士在此期间,以独到的战略眼光,看准中国是世界上前途最大的市场,自1982年担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后,更是努力推动和中方合作伙伴的会谈,力争迅速达成合作。
马丁·波特斯曾为奥迪公司和大众集团董事,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先遣队之首创建了上海大众,他在《上海1000天 德国大众结缘中国传奇》这本书中写道,哈恩的战略远景为: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一个“桥头堡”,对抗那里的竞争对手-日本人和韩国人,以便成功地被市场接受。
哈恩认为,按平均购买力来衡量,大众将私人轿车普及的最低门槛定在人均年收入4000美元左右。“中国的人均收入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但中国当时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文化的民族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她5000年的历史说服了我。”
马丁·波特斯解释,大众最终中标得到上海大众汽车合资项目,是因为报价方案提供了一个有根有据地依靠自身力量能进行外汇收支平衡的前景。那是一份提供在中国生产发动机并部分以全球联合供货方式出口的报价。以那些发动机出口为契机,大众得以满足中国政府和合作伙伴的最基本需求,即长期的外汇收支平衡。
同时,哈恩发觉,在与大众的合作过程中,饶斌也表现为一位有远见的战略家,于是,他用巴西做例子同中国进行对比,在巴西,大众很大程度上参与建立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汽车工业,包括零配件供应企业。而这也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地方工业化急需的“基础设施”,双方能够产生共鸣。
为了留住项目,精明的蒋涛决定将大项目改为小项目,从年产15万辆改为年产2万辆。蒋涛解释,虽然规模缩小了,但保住后的项目更着眼于长远化,小项目也为上汽大众未来滚动发展创造了条件。
1984年9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上海轿车合营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报告的批复》显示,同意上海拖拉机汽车公司等单位同西德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经营上海轿车项目,年生产能力为轿车三万辆,第一阶段生产纲领二万辆;发动机十万台,同意固定资产总投资3.87亿元。
1985年3月21日中德合资上海大众汽车举行成立仪式。上海大众汽车总投资额9.05亿元(5亿德国马克),注册资本3.5亿元,中德各占50%。
放眼未来
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甚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都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抓住了上海大众合资项目的机遇。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6年艰苦谈判,数次闯过项目下马关口,还是由一次15万辆的投资改为3万辆起步滚动发展、逐步建立完整的现代轿车工业体系,这背后的曲折经历,积累的经验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向前发展的巨大财富,值得时刻铭记。
这40年里,上汽大众创造了数个第一: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公司、全球范围内大众参股的首家合营企业、中国首家在中国发行债券的合资企业,它的合资经验成为往后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的典范,就在它成立不久后,克莱斯勒、福特、奔驰等相继到上汽大众考查取经。
2021年,上汽大众总资产达到1182.9亿元,是成立之初总投资9.05亿元的130余倍,归属母公司上汽集团的净利润就超过101.86亿元,一年就赚回了当初11个“上海大众汽车”。
从1983年第一辆CKD桑塔纳下线到2023年40年时间,2600余万辆上汽大众制造的汽车驶向中华大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精神指引下,上汽大众引领中国汽车工业从工业1.0时代步入工业4.0时代,实现了从1988年平均日产50辆轿车,到现在一分钟下线一辆车的跨越,短短40年,它将中国汽车工业从落后发达国家30年发展成站在世界汽车工业最前沿,上汽大众成为“中德合作的典范”,更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模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会专家申东认为,上海人做事较精细,上汽大众项目放在上海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同时,上汽大众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滚动发展模式,打消了德国大众对项目投资太大的顾虑,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与随后的一汽大众和神龙汽车一次大批量大投资的发展模式不同。上汽大众项目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在短缺经济时期,引进的桑塔纳轿车又符合中国人当时的审美需求,极好地满足了当时中国市场的需求,这为其未来顺利发展奠定了艰实的基础。作为第一家轿车中外合资企业,上汽大众的价值不亚于一汽对于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贡献。
据了解,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允许引进技术,扩大出口,搞补偿贸易。当时国内真正形成千辆级轿车批量生产能力并有装配线的只有上海,故拟将这个项目放在上海,以后经机械工业部主管汽车的副部长饶斌等同志建议,又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可以搞合资,这才有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第一个引进技术中外合资的项目,这也给了上海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
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1978年8月9日,国家相关部门和上海市联合向中央提交的那份《报告》,最终经邓小平肯定“轿车也可以合资”一锤定音,中国相关部门将引进技术改造上海汽车厂勇敢地改成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成就了上汽大众诞生。哈恩和饶斌独到的战略眼光,中外双方创造性地提出50:50合资新商业模式,双方不遗余力地开拓了一条平等互利的联合之路,至今影响着在华合资公司的发展之路。上汽大众始终以开放、包容、共赢的合作精神,与德方强强联手、携手共进,开启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1990年4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上海大众汽车成立五周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指出:上海大众汽车的建成投产又一次证明,中国同各国的合作是真诚的,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坚定不移的。
也曾有人这样评价上汽大众的价值,从产业的角度看,开创了新的纪元;从行业的角度看,开创了新的模式;从城市的角度看,开创了新的“支柱”。对于这些开创,不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因为上汽大众的诞生和成功代表了一个时代,曾起过引领一个行业和一座城市发展的火车头作用。
参考资料
《上海市志·工业分志·汽车业卷(1978-2010)》
《新中国利用外资70年:历程、效应与主要经验》
《轿车试点为何是上海》
《上海1000天 德国大众结缘中国传奇》
《我在大众汽车40年》
《上汽集团2021年年度报告》
《上海大众开创轿车产业新纪元》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