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关于“华为技术人员大量撤离赛力斯”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而事情的起因是在某平台上,有网友发帖称,华为正打算与小康分道扬镳而赛力斯也将彻底沦为代工厂。
![]()
而这番言论也立刻引起了许多投资者的焦虑,有人在互动平台上向官方提问,“网上有传闻华为研发人员大量撤离贵公司,是否属实”。
针对此提问,赛力斯官方立刻做出回应称:“此为虚假消息,公司与华为长期深度跨界合作没有发生变化。对于损害公司权益的行为和言论,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若通过提问的方式制造谣言,公司亦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尽管官方做了解释,但赛力斯的股价却因此出现了最高5%的跌幅,截至2月22日,赛力斯每股价格为39.42元,总市值已减少至553.84亿元。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向在媒体面前活跃的“余承东”也坐不住了。
2月18日,余承东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前段针对“赛力斯”的负面传闻,体现出了大家对于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模式还不够了解,特别是华为独特的造车模式,外界普遍有一些误读。
![]()
首先余承东再次表达了华为不会自己造车的原则,华为也并不打算花钱去搞资质,建生产线,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并且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华为在造车思路上,是选择了另一种仅提供“软件技术”、“管理运营”的思路。
对此,他进一步介绍到,目前华为的汽车业务主要是三种模式,一种是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一种是基于智能车机系统打造的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而另一种则是智选车模式。
其中所谓的HI模式就是让合作的车厂自己去造车,华为主要提供软件层面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而另一种“智选车”模式则是华为来主导,并深度参与。而在华为整体规划中,“智选车”模式则是他们最看重的模式。
![]()
在余承东看来,赛力斯和华为的关系并不只是“为华为代工”,而是一个基于各自优势建立起来的生态联盟,而问界就是旗下的生态汽车。华为合作的车厂并不只是负责生产和零部件采购,而是与华为一起深度参与到汽车从图纸到下线的整个过程,而这样的长期磨合与深度绑定,注定了华为不可能会随意更换合作伙伴。
事实上,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是联盟中最深的,他们共同推出的AITO品牌,在2021年发布后也陆续推出了问界M5、M7、M5EV等车型,而AITO在去年的累计交付量已达7.5万辆,其销量增速是新能源赛道中最快之一。
加之,作为最早加入华为生态联盟的赛力斯,在这几年也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不管是品牌知名度,还是营收层面的提升都很大,合作不仅对华为有利也对赛力斯有利,既然是互利共赢,自然不存在关系轻易破裂的可能。
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华为放弃赛力斯都属于无稽之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