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国市场,斯柯达一直走不出大众的阴影,并且面临着消费者要么没印象、要么感觉太老气的认知。
去年斯柯达在中国卖出34万台车,在接连放完柯迪亚克、柯珞克、柯米克三台SUV大招后,仅取得了同比微增4.9%的成绩。
而到了2019年1月,斯柯达只卖出了23,000台,环比下降24.2%,同比下降14.5%,已经是自11月以来连续两个月下滑了。作为主销车型的明锐、速派、柯迪亚克都出现了50%的下滑,给斯柯达的前路蒙上了一片不小的阴影。
![]()
成也大众,败也大众,是斯柯达在中国市场耕耘十多年来的真实写照。得益于与大众产品共平台生产,斯柯达的德系光环让它俘获了不少老一辈中国消费者的心,质量可靠,价格相对便宜,是斯柯达车主购买的第一要素。
![]()
不过也正因如此,很多斯柯达车主被扣上了“买不起大众的屌丝”的帽子。再加上产品设计风格和大众无异,斯柯达一直无法抢占大众潜在消费者以外的市场,一直在大众的阴影中残食体量有限的廉价市场。
![]()
而由于与大众共用零部件,同处同一质保体系下,斯柯达的单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卖不上大众的价格,只能牺牲利润来以价换量,行业里甚至出现了斯柯达一直在亏本卖车的声音。
斯柯达这个品牌很难能让消费者记住,因为它没有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标签。提到马自达你能想到魂动设计和人马一体,提到本田你能想到地球梦黑科技和i-MMD混动技术,提到斯柯达,你能想到什么?赞助环法自行车赛带来的运动感?看看柯迪亚克GT每月不到三位数的惨淡销量,斯柯达确实很难给自己找到合适的定位。
![]()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斯柯达被大众同化后,缺少了可以提升品牌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亮点。再加上市场不断年轻化的冲击,斯柯达毫无个性的品牌和产品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销量的暴跌。
![]()
在捷克,斯柯达车主的平均年龄大多在40-50岁,他们崇尚斯柯达“SIMPLY CLEVER”的产品理念,他们陶醉于车门边小小的海绵防碰设计、陶醉于织物座椅的环保属性、陶醉于巧妙的车内储物格——但这并不是中国消费者最在意的产品点。没有大屏幕、内饰老气、硬塑料到处堆积,老气廉价的斯柯达很难吸引崇尚个性化和消费主义的年轻一代中国消费者。
看到了本田丰田的爆发,看到了领克和WEY的威胁,斯柯达也清楚老态龙钟的自己倘若再不变革,可能就是下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了。
最近,上汽斯柯达与斑马网络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将斑马系统首先应用在了销量最高的明锐身上。据官方介绍,未来上汽斯柯达旗下的更多车型也将陆续搭载斑马智行互联系统。
![]()
斑马网络成立于2015年11月,是由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共同发起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专注于提供互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除了我们熟知的凭借该系统一炮而红的荣威RX5之外,斑马系统已覆盖了荣威、名爵、上汽大通、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福特、观致、宝骏等车型近60万辆。
看到了兄弟公司的成功经验,斯柯达早就该把自己定位成没有包袱的自主品牌、进行大胆的尝试了。本身在消费者心中就是一张白纸,无论喷上什么颜色,都比以前更令人印象深刻——但你必须得有点颜色,在这个火锅比沙拉更受欢迎的年代,没有刺激消费者欲望的重料,结局就会像清汤白水一样寡淡。
![]()
欧洲的环保主义和寡淡设计的产品理念在中国肯定是行不通的。搭载斑马车机系统只是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第一步,斯柯达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多大幅度的改变。
不然,在豪华品牌不断下探和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的趋势下,最先倒下的一定就是不温不火的小众合资品牌,比如斯柯达。
更别提还有更多新玩法的新能源选手早就在背后虎视眈眈了。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