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占福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一汽-大众3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众多媒体、伙伴和朋友问我:一汽-大众作为一家行业领先的汽车企业,走过30年历程,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成就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正是这个追问,时刻提醒着我,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们一路前行。
对于这个追问,我的回答是明确的:梦想与人才。
▍让梦想指引前进的方向
没有伟大的梦想,成就不了卓越的企业。当年,时任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耿昭杰先生在参加一汽-大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时明确提出,一汽-大众必须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汽车企业”。最优秀的汽车企业就是在党的建设、经济效益、市场规模、体系能力以及人才队伍等各个方面,都实现国内领先。
接着他又深情地说:“如果我们不把一汽-大众建成全国最好的合资企业,就有负于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就对不起一汽10万名职工的重托,也难以补偿老一辈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心愿,圆一汽人一个轿车梦!”
那一刻,这份饱含热忱的家国情怀,把我们的梦想和初心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从此,一批批青年人带着这份初心走来,向着共同的梦想奔去。他们当中走得最坚定的一群人,慢慢在岁月中成长为一汽-大众各个领域的管理骨干、劳模、工匠。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敢豪迈地说:“即便有一天,我们没有了品牌、产品、设备和厂房,只要这支认同梦想的骨干人才队伍还在,经过努力,我们还会是200万辆规模的优秀汽车企业。”
一汽-大众的成长史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于1991年成立,是我国首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从一座工厂发展到目前拥有五大基地;从最初1个品牌1款产品,到现在拥有大众、奥迪、捷达3大品牌30余款车型;从年产不足万辆,到现在最高日产量破万辆,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用时最短实现年产销量突破200万辆规模的企业。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每一个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又充满生机希望的道路。传统制造产业一旦完成数字化全面转型,必将迎来新一轮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参与百年未有、波澜壮阔的行业转型,充分绽放人生价值,是我们这一代汽车人的幸运与荣耀。一汽-大众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份机遇与梦想,是心之所向,我们素履以往,坚定笃行。
▍为什么要为工匠著书
一汽-大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历代开拓者、建设者们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是他们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一汽-大众的丰碑。
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名“老兵”,我经常在下班的时候放慢车速,好好看看一座座灯火通明的厂房。此时此刻,就在这些战场上,有我们的袍泽在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我在一汽九院工作的时候,曾经亲手参与过这些厂房的设计;在一汽-大众工作的第一个岗位是轿车二厂厂长,朝夕和可爱的员工们一起奋斗;在做规划部部长的时候,我为每个基地建设谋划过未来的道路。我记得很多劳模和工匠的名字,愿意看到他们的笑容,喜欢和大家聊家常。
在我的心中,更永远记得劳模、工匠们为这个企业做出的贡献——1991年企业刚起步,我们的轿车工业与世界差距巨大,为了节省外汇,让15万辆轿车项目早日实现,一批像赵福先这样的劳动模范,从美国拆回威斯莫兰生产线,把每一个备件、螺钉、电器元件都做好记号打包回来,组装起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启动了一个企业迈向伟大梦想的征程。
还有一批像李志新这样的劳模,为了不断开展质量改进,自己钻进一台台汽车的后备厢里进行淋雨试验,就为找到一个可能的漏雨点,让用户放心。在国产化的关键阶段,又有一批像杜元竣这样的劳模,挺身而出,带领团队创造大众集团模具提前投产的奇迹……
在老一代劳模逐渐退休之后,他们的精神与事业继续被发扬光大。一批批新一代高技能领军人才,开始陆续来到一汽-大众,逐步从青涩的实习学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机器人、电器、模具等领域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翘楚、大国工匠,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与财富!
在众多记录企业发展历程的书籍中,有记录企业发展的,有记录品牌发展的,也有为创始人树碑立传的,但是,为这个企业努力付出的一个重要群体——劳模、工匠们出版书籍的,确实是凤毛麟角。他们的成长历程精彩而珍贵,他们的奋斗之路平凡而伟大,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怎么能被忽视?当一汽-大众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我们作出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决定——出版一本记录工匠群体的书,名字就叫作《至精至善——探寻一汽-大众15位工匠成长密码》。
▲2021年5月7日,一汽-大众召开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暨首届工匠命名大会,潘占福为首届一汽-大众工匠颁发证书
▍回应大时代的需要与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一汽时又提出殷殷嘱咐:“一定要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我们一汽人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要努力成为世界汽车行业排头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行各业都格外需要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对我们来说,一汽-大众三十而立、再启新局的壮阔征途,更是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我们要让工匠精神从理念变成制度,融入企业整体创新重要环节中,研发、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过程中,体现在每一个具有高水平的、体现“主动思考能力”的工作细节与技术环节中。
本书有幸邀请到在汽车领域耕耘多年的知名媒体人葛帮宁老师采访撰写,以期通过对15位劳模、工匠成长道路的探寻,以实际案例诠释工匠精神,找到支撑企业、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强大潜能与力量。葛老师以一名冷静的旁观者姿态,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对15位劳模、工匠和身边的同事进行了一次次深入实地的采访,才最终形成了本书。
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语言,只有对15位工匠精神的代表——他们只是一汽-大众工匠群体的一部分——真实的记录和娓娓道来的讲述,为我们的员工,也为各个行业的同人,分享劳模、工匠们的成功经验。
▍赞颂奋进奋斗的精彩人生
幸福都是奋斗来的,机遇都是拼搏来的。
15位劳模、工匠中,没有人生来就是技术上的佼佼者。他们都是在一次次面对企业生产中的具体难题时,选择了奋进奋斗,主动担责,永不气馁,永不言败,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了自我。
从1991年一汽-大众成立至今,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30多款新车型的引进、开发,大量国际一流新设备的采用,激光焊接、全铝车身、新能源、无人驾驶等大批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造就了劳模、工匠们成长中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历史机遇。同时,作为合资公司,中国一汽的勤奋、劳模精神内核和德国大众集团推崇“坚持、专注、严谨、创造”的工匠精神,汇聚到一汽-大众,沉淀出丰硕的果实。
书中真实地记录着在一汽-大众释放66万辆产能的关键时刻,密思斌等劳模、工匠们一次次地技术攻关,让产能快速释放,抢占市场;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展宝成等劳模代表中国一汽支持兄弟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得到国资委赞扬;在实现产能百万辆的征途中,以金涛为代表的劳模,为解决6台机器人在10米范围做20几个动作互相不干涉等一系列难题,连续十几天奋战在现场;在实现产能200万辆的跨越中,牟少志等劳模挑起大梁,解决了外方专家都难以攻克的铝件制造难题;在数字化转型征途中,王道旺等劳模带头攻关数字化产品重点项目……
他们总是在大家实现目标遇到困难的时候,用顽强的拼搏、创新的方法,将不可能变成美丽的现实。而且,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创新热情传递给企业和身边的同事。他们带头攻关、言传身教,带徒、授课、著书,形成了工匠精神在一汽-大众生生不息的传承!
正是他们与企业共进共赢、互相成就,才有了企业的跨越发展与个人的快速成长。
▍搭建价值创造的广阔舞台
一汽-大众始终鼓励技能人才骨干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从2009年起,就开始建设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目前已经发展成一支覆盖公司主要专业、各基地同步发展的工作室集群队伍。
截至2021年,一汽-大众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集团级工作室14个、公司级工作室6个。创新工作室建设围绕“攻关、创新、孵化、引领”方向,以“思想引领主题制、课题立项攻坚制、经验横展共享制、示范激励荣誉制”为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创新工作室成为锻炼提升、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面向未来,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又一个新起点上,我们思考:在未来30年,一汽-大众又将以怎样的姿态立于汽车行业?中国制造业的广大躬身入局者,也会有同样的思考。
行业的任何一次转型,都意味着市场再分配、技术再更新。每个企业原有的技术与管理优势,都需要在数字化的平台上重新构建。一旦把个人融入数字化平台,劳模工匠的创造力会得到几何倍数的增长。制造业行业发展很快,也呼唤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涌现。这也正是广大劳模、工匠及广大员工创造价值的广阔天地和主要阵地。
只要我们的劳模、工匠立足本岗、敢于创新、打破传统思维,就一定能找到潜力点与突破点,在解决经营难题中体现价值,在推动公司发展中创造价值。
每一个有志向的企业,都要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才成长起来,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一起再启新局,赢得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历史时刻,一汽-大众人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以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落到实处,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各领域、全价值链打造专心专治、至精至善的工匠集群,培育和打造“数智化”转型新时代的领军劳模人物、技能人才群体,迎接转型发展新时代的又一次大考。
让我们翻开此书,从劳模、工匠们的成长故事中,汲取知识、汲取智慧、汲取力量,承担起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心奋斗!
潘占福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2021年6月16日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