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香港兰桂坊混的人提起兵哥,都认为兵哥的人生阅历丰富。但最近兵哥很苦恼,因为兵哥再也不敢随便称自己是一个“久经风雨”的男人了。
原因当然不是兵哥变性了,而是因为兵哥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广西柳州一家经济型酒店浴室玻璃爆裂,导致一名51岁周某(男性)身体被玻璃划伤。该公司在《复函》中这样写到:您作为一名久经风雨的男士,此次伤害对您来说应当不算什么。

EXO ME?!!!作为久经风雨的男士,兵哥实在是没有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回答。
不过作为久经风雨的老司机,除了空挡滑行之外,兵哥倒知道不少的发动机节油技术。
影响发动机燃效的因素主要有摩擦损失、冷却损失、泵气损失和排气损失,因此大多数厂家的节油技术都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那么具体都有哪些技术呢?
发动机闭缸技术
▼
这项技术能在一些六缸(或以上)发动机的车型中可以找到。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使发动机的其中几个气缸停止工作。比如凯迪拉克CT6所搭载的3.0T发动机(V6)就采用了十分先进的闭缸技术,可以实现两缸或五缸停止工作。

气缸数越少,所需要吸入的空气就越少,发动机的泵气损失自然也就降低了。

实际上,闭缸技术能使发动机的油耗降低5.5%-7.5%,但燃效表现并不如排量更少的发动机。因为前面提到过影响发动机燃效的因素,除了有泵气损失之外,还包括了摩擦损失,而排量越大的发动机,其活塞于气缸壁的摩擦面积也是越大的,摩擦损失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稀薄燃烧技术
▼
一辆1.3吨的轿车,只需30不到的马力就能使车速稳定在120km/h左右。然而,就算是五六万的买菜车,也能输出近100匹的马力,因此车辆在匀速或缓慢加速的时候,对动力需求不大,对发动机的热效率也有更大的优化空间,于是稀薄燃烧技术便运营而生。

稀薄燃烧技术的关键就在于,以火花塞为中心,混合气浓度向边缘递减,气缸壁附近的混合气浓度接近于零,相当于在混合气外表包了一层空气外套。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它能将混合气燃烧产生的热量阻隔起来,以降低发动机的冷却损失,使更多的能量用于对活塞做功。

阿特金森循环技术
▼
随着市面上的混合动力车型越来越多,阿特金森循环也被大众所熟知。阿特金森循环的特点就是通过改变配气正时,将一部分吸入的空气重新“挤”出气缸,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膨胀比大于压缩比。

利用此原理设计的发动机有两个优点,一是降低泵气损失,二是降低排气损失。
不少人认为,使用阿特金森循环的发动机在低转速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扭矩损失——毕竟进气量减少了。但事实上,在中低负荷的时候,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与普通发动机的低扭表现别无二致,因为前者的节气门开度更大,进气负压也随之减少,在降低泵气损失的同时,进气量也没有减少。
一些擅长标定发动机的公司(如丰田)甚至能够通过调整气门正时,从而精确的实现内部EGR(废弃再循环)的量来达到减少进气量的目的(前面说过进气量越少,泵气损失越低)。

(相同的工作量,工资却不一样)
此外,膨胀比的增加也能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混合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有三分之一以废气的形式消散在大气中。适当地增加做功行程,可以使更多的高温气体用于做功,有效降低废气中残留的能量。

(加班榨干兵哥的精力)
随着排放标准的日益严苛,汽车厂商在省油的道路上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三缸发动机、自动启停等,甚至连古老的空挡滑行也被提上了日程。最近上市的国产宝马1系就搭载了智能空挡滑行的技术,通过电脑来判断是否让发动机介入制动,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
而在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节油黑科技面世。这不,马自达声称他们将在2018年的昂科赛拉上搭载均质压燃技术,其发动机的热效率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而百公里油耗也将低至3.3L/100km。
虽然马自达的黑科技很牛掰,但比起兵哥还是稍逊一筹。


本文来源易车自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作者内容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