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出现了一波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全行业涨价,国内能叫得上号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都出现了幅度不等的涨价,但是传统车企并没有参与涨价,终端优惠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随着芯片短缺问题的逐渐解决,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车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不过在另一个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国日本,最近很多车型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而且这一波涨价潮并不仅仅针对新能源汽车,而是涵盖了几乎所有品类的汽车产品。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日本车企提高了新车价格?这一重要市场的新车涨价,会不会波及国内市场?
刚刚进入9月,日产汽车就宣布,日产旗下纯电动车型聆风将提高价格,目前在日本国内,这款车的起售价约合人民币18万元,这一价格将维持到本月22日。从23日开始,聆风新车将执行新的价格,新车价格将比现在高出一些,但是具体会提高多少,暂时还没有准确的消息。
聆风等车型为何涨价?日产给出的解释是,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一路走高,价格涨到了去年的6倍,镍的价格也达到了去年的2倍之多。同时受制于钢材涨价、物流成本的进一步提高,包括聆风在内的很多车型价格出现了上涨。而且通过钢材价格、物流的价格上涨,也能看出这一次的涨价潮,不仅仅针对于纯电车型,也同时覆盖了传统燃油车。
据悉,斯巴鲁、三菱、马自达等多家日系车企也在近期针对各自旗下的主力车型进行了涨价操作,涨价幅度在2%—3%之间,也就是说,一款折合人民币20万元的车型,最高涨价6000元,其实这个涨价幅度也是不小的。
那么作为日系车企的主要市场之一,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有没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涨价潮呢?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呢!首先从成本的角度来说,日系品牌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包括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在内的日系品牌,基本上都没有在国内市场存在像样的新能源汽车,所以新能源汽车相关原料成本涨价,和在国内的日系品牌关系不是很大。
另一个方面,日本本身是一个钢材等金属原材料极度短缺的国家,这一点从二战前后至今,都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加上进口物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出现了很长时间的运力压缩,所以日本国内的钢材供应自然就降低了,供应不足,价格自然就要上去了。
而在国内市场,钢材并不是稀缺物,而且在国内的日系品牌,周边都分布着非常多的供应商,甚至很多供应商会围绕汽车主机厂建立生产线,以达到快速配送的目的。所以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大家也能看到,绝大多数厂商的产能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解决,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很多厂商,新车交付速度大大提高。所以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在国内的日系品牌涨价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最重要的是,日系品牌从今年开始,在国内汽车市场实际上已经没有过去几年那么强势了。随着整个汽车消费陷入相对低迷,以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崛起,省油、可靠性高的日系品牌车型在国内市场其实已经没有特别受欢迎了。而且德系、美系等车企在价格方面给出了更多的诚意,所以如果日系品牌准备在国内市场涨价,那就要掂量掂量了,涨价之后,面对其他合资品牌或者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的冲击,能不能扛得住?
所以其实日系品牌在日本本土市场,或者美国市场这样相对强势的市场涨价,或许是可行的。但是日系品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卑微地位,以及国内市场的钢材价格、物流便捷度等方面的优势,加上竞争环境等等,基本上可以确定日系品牌在日本本土市场的这波涨价潮,大概率是不会波及国内市场的,也就是说,国内的日系品牌短期内不会出现集体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