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万物茂。
2月最后一周,国内汽车零售达日均7.33万台,同比增30%,近3年最高。
另一边,“有形的手”终于在2019年无比小心地捧起28年来首次下滑的汽车行业。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以高于2017年4倍的次数,间接7次提及汽车行业,用近几年前所未有的力度:降低用电成本、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特别是下调制造业增值税,释放让人欢欣鼓舞的重大利好。
东方苍龙,仲春抬头,大有昂扬腾飞之势。
增值税的下调,也让坊间迅速出现一波“降价潮”猜测,众人期待价降,而后量升,而后利高,而后行业兴,仿佛一稅解千愁。
但这一波利好政策何时真正落地,龙身何时显现,更需要追问。“降价潮”前是否会引发“观望潮”,脆弱的中国车市能否撑过这一段“政策空窗期”,且加入“降价潮”后,企业该如何平衡销量和利润间相爱相杀的永恒矛盾?焦灼是伴随乐观迅速衍生的另一种情绪。
东方苍龙仲春抬头
乘联会预测,2月国内汽车零售销量同比下滑16.6%。不是情绪低迷引发,而是春节一周停售。
春节后的三周,零售量均同比提升,并在最后一周爆发,斩获近3年来最高值,拉高全月增速至-16.6%——乘联会评“不算太差”,1月乘用车同比下降幅度是17.71%。
占据全球最大汽车消费量的东方苍龙,仲春抬头。
让坊间更振奋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汽车消费”的坚定口吻,以及一系列提振国民经济支柱汽车产业的信息,比如最受关注的下调制造业增值税:从16%下调至13%。
乐观情绪引发乐观判断。
瑞银研究报告认为,增值税下调3个百分点,意味着汽车售价下降2.6%,料可刺激销售增长3至4%,意味行业盈利有上行潜力。而对代工厂来说,增值税下调3%,相当于每100元人民币收入的赋税将减少0.6至0.7元——相当于增加盈利。
其实增值税是价外税,最终承担者是消费者。《新京报》引用的天风证券研报直接指出,企业不一定能从增值税减税中获利。国金策略李立峰团队也分析,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假如只影响产品价格,且产品供求不发生变化,那么增值税对企业盈利不产生影响。
但在实际中,增值税率的增减会导致终端商品价格的升降,或对产品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水平。
也就是说,终端降价,影响销量,销量提升后规模扩大、成本降低,长远看,企业利润提升,这也不是没可能。
2018年5月1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正式实施,增值税下调1%。5月2日,豪华品牌不成规模但撑起了第一轮“降价潮”,这轮风潮或多或少稳住2018年8%增速的豪华车市场,让其成为乘用车领域最亮的星。
2019年这一波,主机厂们还未明确表态,但增值税下调3%的幅度相对2018年的1%,有更大诱惑力,上一波因为利润考量没有加入“降价潮”的主流合资品牌,或将迅速破功。
舆论猜测,待政策真正落地,比2018年更汹涌的降价潮将滚滚而来,而后,汽车行业或能拨开迷雾见明月,从负增长的阴霾里恢复元气,稳步向上,维护东方苍龙全球第一市场不可撼动的地位。
看起来一切都无比美好。
但现在所有一切乐观都踏在棉花上。脆弱的汽车行业中人此时内心估计五味杂陈,焦灼万分。
焦灼一:如何抵挡“观望潮”?
政策落地前的市场,难挡“观望潮”。
2018年5月下旬,财政部正式宣布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至15%,随后一周,豪华车市场走势低迷,相较前三周波动较大。乘联会分析,波动主要是消费观望的影响。而后厂家顺应消费心态调整产品指导价格,最后一周零售恢复, 5月底零售艰难实现企稳。
在增值税下调政策落地前,市场是否也会出现漫山遍野的观望情绪?
相较关税高达10%的下调,2018年增值税下调1%的幅度带来的影响“不大”,但这主要因为主流车型基本没有降价:“上游汽车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压力偏大,入门级车利润下滑严重,增值税的1%难以抵消成本综合压力。”乘联会分析。
且1%增值税对“降价潮”引领者豪车的价格影响略小。
如果按照一般算法,汽车的销售价格可以大概这样计算:销售价格=计税价格x(1+增值税率)。
上一轮增值税下调,降税后汽车销售价格是原售价的99.15%,相当于降幅0.85%。一辆30万的车,只能降低2550元。一辆50万的车,降低4250元,杯水车薪。
2019年下调3%增值税的直接利益,才具有较大杀伤力。 30万元车可以降低7650元,50万元车可以降低12750元。
消费者对此已有很高预期,车和家李想在信息发布后发了一条微博,底下的评论充满期待意味。
也有车友在各大论坛寻求支招:刚买了40万的车,下半年才提车,有没有可能享受增值税下调红利?
政策不落地,此时主机厂也难以主动降价,市场很可能陷入“观望潮”,3月汽车消费如何延续二月龙抬头的起势,让“龙身”迅速现身?
已经准备好用销量赌明天的车企,此时蠢蠢欲动又不敢轻举妄动,焦灼压抑住春天寻求生机的憧憬。
焦灼二:“降价潮”是否有必要?
“降价潮”就是车企铺下的一个赌局。
急于冲量的企业,借增值税下调以响应政策的名义官降,用提升的销量带来的收入设了赌局,赌收入是否能补平降价的亏损,最后带来皆大欢喜的盈利。
这就是“降价潮”赤裸裸的欲望。
但这是否必要,或许也是一部分不愿意以价换量的车企内心没有说出的话。
2005年前,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没有低于10%。10年后的2014年,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经历跌宕起伏,降至9%,再过一年,打了九七折,再过一、二、三年,连续三年打折。2018年,汽车销售利润率降至7.6%。
曾经的暴利,变成很多新加入造车事业的跨界人哭笑不得的无奈。“我发现汽车产业的毛利跟净利惨不忍睹。”曾经在阿里巴巴享受财富自由如今在小鹏汽车“炼狱”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正式加入小鹏汽车一周年的品牌发布会上,标志性自嘲。
汽车行业曾经拥有荣耀的高光时刻,无数匠人能者涌入这个行业,带来这个行业繁花似锦的20年。曾经的好景逐步变成怀念的谈资。
随着市场需求从爆发到平稳到疲乏到如今低到尘埃里,“现在买车和买菜差不多了,甚至比买菜还不如,菜有好坏,车都一样,就看谁便宜。”一位豪华品牌一线销售人员卖车卖了9年,越干越累。
成本是这个行业“咸鱼翻身”最大的绊脚石。
验证微增趋势的2017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8%,“但成本增长11.4%,形成的较大分化现象。”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分析文章中指出。
降本增效,汽车行业必须把此作为生存的第一要义。
所以,面对逐年下降的利润率,和增值税减负带来的成本收益,以及以前用成本砸出来的一波又一波降价却收效甚微的心累,摆在车企面前应该还有另一个现实问题:简单粗暴的降价是否还有必要?以价换量对利润的贡献是否足够支撑自己撑过扑朔迷离的2019年?还赌不赌第二轮降价潮?
辗转反侧的主机厂们,站在刀山上。
众人期盼一税解千愁,但企业该如何在降税减负的利好里,借机抢量保利,攒好弹药抵御看不清是否会延续的寒冬,也是一笔焦头烂额难算的账。
东方苍龙,冬季隐没于地平线下,惊蛰至春分间,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人称龙抬头。仲春而抬头,仲夏而升天。
今日二月二,龙抬头,但东方苍龙何时能起势升天,并保住曾经的高光和荣耀,以抵御不可预测的寒冬?利好消息的狂欢过后,车企在这一段“政策空窗期”如何布局,真正实现一稅解千愁,都是无法逃避的难题。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