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曝光丰田旗下子公司“日野汽车”涉嫌尾气排放及油耗数据造假的事,到了今年3月,日本相关部门又成立了调查小组对其进行了详细调查,而近日相关的调查结果也被正式公布。
资料显示,自2003年起,日野汽车就通过提交虚假报告等方式,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供不实的尾气及油耗数据,比此前传闻的2016年还要早得多,其造假历史已有近20年,涉及车辆多达11.5万辆。
![]()
从细节来看,上述的违规操作,大多发生在日野的发动机测试工厂,其具体的操作是在发动机测试的过程中,当测试结果不达标,测试人员会悄悄更换排气系统,直至参数合格。
目前,日本国土交通省方面已责令日野汽车,对去年和今年生产的问题车型进行召回,并撤销了搭载“问题发动机”车型的生产许可,进行所谓的永久封杀。
![]()
而对于这次丑闻的曝光,日野汽车也只能“积极配合”,表示会认真听取官方意见,并组织为期三个月的“整风”行动,在公司内部发起一轮改革,不仅要重组管理层,还要加强品质管理和监督体系。当然这番信誓旦旦的悔改,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还有待时间检验。
成立于1942年的日野汽车,是日本最大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旗下生产的卡车、客车畅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员工超过8000人,资产规模更是达到了700多亿日元以上。
![]()
不过,受“造假门”的影响,日野汽车最近一年的销量和营收,已出现严重下滑。
具体来说,去年日野汽车全球总销量为155,212 辆,其中在日本本土销售59,935辆,比例占到了总销量的40%,可见日本本土市场对于日野的重要性。
而等到今年,造假事件发酵后,日野旗下大中型卡车在日本的销量下滑了一半之多,其第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更是分别同比下降了73.3%和88.6%,具体为43.16亿和7.23亿日元,情况非常糟糕。而随着这场风波的持续扩大,与日野关系密切的丰田和五十铃也受到影响,旗下搭载来自日野不合格引擎的车型,不得不暂停生产。
![]()
说起,日野汽车和丰田的关系,要追溯到2001年8月,当时丰田看准了商用车市场的潜力,斥资收购了日野50%左右的股份,并与日野合作推出了型号为FCHV-BUS2的燃料电池客车。可以说,丰田一直将日野视作自家燃料电池技术的试验田,双方在发动机及电池技术方面,合作紧密。
尽管丰田方面也尽力“撇清”与日野的关系,称丰田与日野是完全独立运营的两家企业,暗示丰田方面不存在类似的“违规”情况,但作为主要控股集团的丰田,对于子公司存在如此严重的管理问题,他们多少还是负有一定的责任。
![]()
从某种角度来说,本次造假事件的发生,或将给日本汽车行业乃至日本制造业形象,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要知道,“日本的工匠精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日本品牌营销宣传重点,是他们进军海外的利器。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本次事件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诫大家切莫盲目迷信品牌方所宣传的概念,毕竟资本市场上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为赚钱而生,脱离价格与定位,谈品质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尽量,选择那些销量大,口碑好,经得起市场推敲的热销车型,才是相对靠谱的方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