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讲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言外之意就必然有衰落的一方,是谁?那就是合资,尤其是二三线合资、甚至是一些品牌力弱的豪华品牌。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广汽菲克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已经传遍全网,这意味着又一合资车企倒下。你没看错,是“又一家”,但它不是第一家,更不会是最后一家。
![]()
广汽菲克“倒下”,用户咋办?
个人认为,广汽菲克的“倒下”在情理之中,在一众合资车企中,其旗下品牌与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并不算强,目前只有Jeep一个品牌,因此换句话说,这是广汽菲克Jeep的退败。
![]()
Jeep近年来市场端的销量表现实在差强人意。根据广汽集团产销快报显示,广汽菲克6月份的产销量双双为0,而今年上半年的累计产量只有822辆,累计销量为1861辆,同比下跌均在80%以上,这样的数据表现属实让人大跌眼镜,这实际上也就是Jeep的销量数据。
要知道,在2017年时,广汽菲克的销量还站上了22.2万的高位,其中Jeep国产车型销量同比增长了57%,那是何等风光。
![]()
然而,其近几年的销量确实不是很好,今年上半年基本上算是最后的挣扎了。面对国内市场火爆的SUV市场,广汽菲克这时退出中国市场不免是相当可惜的,这也算是Jeep的不幸吧。
而事实上,翻阅中外车企合资的历史会发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Jeep品牌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是与北京汽车制造厂合作,由此成立了第一个合资品牌。之后与广汽集团的合作相信很多人是知道的。但尽管如此,Jeep从主流合资品牌到无人问津,期间不过区区几年时间,不禁令人唏嘘。
![]()
那么问题来了,Jeep产品的客户往后怎么办呢?售后服务找谁呢?
个人认为这倒不用太担心,虽然广汽菲克将退出中国市场,但Jeep品牌将保留进口车业务,只要有业务存在,售后就不会一下子处于没人管的状态。况且数十万客户的售后服务也是一笔很不错的业务,而售后业务的利润率又是比较高的,它舍得放弃?同时,参照其他已经退市合资品牌的做法来看,售后零部件、服务断供发生的概率极小,至少短时间内不会。
![]()
退市也有连锁反应?广汽菲克不会是最后一家
广汽菲克不是第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在其之前已经有诸多合资车企、品牌要么已经倒下,要么已经被整合。
![]()
上一个品牌就是广汽讴歌,4月份时就发布消息称,自2023年起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的现有产品,这其中传递了怎样的信息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而在更早之前,东风雷诺、长安PSA、菲亚特等品牌也已经退出中国市场,这些品牌中有些甚至是二度推退出了,比如菲亚特。巧合的是,其此前也属于广汽菲克旗下品牌。
![]()
而对于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很多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它并不是不懂中国消费者,而是不懂得妥协。笔者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在国内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要求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铃木仍然坚守自己的“小车”,这显然与国内汽车消费的大趋势不太符合,而不得不转战其他市场,比如更需要刚需的印度。
![]()
其他一些品牌虽然没有退市,但也因为市场表现不够好而被整合,比如英菲尼迪品牌已经纳入东风日产的管理体系,包括启辰回归东风日产,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合资的抱团取暖。不过有东风日产这棵大树,这两个品牌也算是有个大靠山。
写在最后
此消彼长是发展的规律,作为合资车企来讲,在中国汽车产业嗷嗷待哺的时候,他们确实有更强的实力来抢夺市场,而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必然会部分压缩一些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品牌力弱、产品长期不更新的品牌,走着走着突然就“倒下”了。
另外一点,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当下,这些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似乎都不怎么积极,总想着以燃油车的份额侥幸生存下去,这种想法、做法简直就是螳臂当车,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似乎是必然,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惋惜”的必要性都没有。
这一消一涨之中,其实也包含着消费者对合资迷信的破除,更理性的选购,让合资去面壁反省,且走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