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吉利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后,两家别别扭扭欲拒还迎地你来我往了几个回合之后,今年年初终于公开宣布即将加强合作。大概在半个月前,戴姆勒首席执行官蔡澈在德国斯图加特表示,公司正就深化与中国吉利的合作进行谈判,讨论其他更大范围的话题。其中,吉利与奔驰将合作生产车型的说法愈演愈烈。
吉利入股戴姆勒之后,有网友在路上见到过奔驰S级的车尾是“吉利汽车”的尾标,当时也是大火了一把,当然很多吃瓜群众都把这当个笑话看。然而时隔一年,吉利与奔驰的互相试探已经结束,合作已然提上日程,如今把“吉利奔驰”当成笑话的人,自己才是个笑话。
鉴于奔驰品牌的国产项目早就被北汽拿走了,据外媒爆料,吉利奔驰将在国内建厂,并且有意引入国产smart汽车品牌。
据德国《Manager Magazin》最新报道,吉利汽车有意与戴姆勒合作生产电动版Smart汽车,并且电动Smart的研发与生产将有可能落户中国工厂,目前双方正主对此进行谈判。
奔驰的国产项目继续由北汽主导,吉利作为后来者和大股东的身份拿下smart品牌的国产权,这样的划分看起来合情合理互不干涉。其实,这样的合作模式宝马已经在中国实践过了,宝马汽车生产归华晨宝马,MINI国产项目纳入长城宝马合资公司,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也推进MINI品牌的电动化,可谓一举两得。
近期吉利完成了两个大动作,其一是在武汉成立了一家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其二是拿下了一块乘用车制造地皮,总投资近百亿人民币。根据湖北省发改委之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市拥有年产量15万台的乘用车项目,其中包括基本型乘用车(含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型、混合动力车型)及其它类乘用车,路透社曾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称,吉利与戴姆勒结盟的计划还包括在武汉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生产电动汽车,此次传出的有关Smart的合作计划,则很有可能落地武汉。
作为戴姆勒旗下的小型车品牌,戴姆勒也一直有将Smart车型电动化并且国产的打算。2017年,戴姆勒在法兰克福车展宣布Smart将转型为一个专注于电动车的品牌,并计划于2020年在全球各大市场逐步实现全系车型电气化。此前一度有传闻,称戴姆勒已经和北汽新能源就此事进行过讨论,但就最近曝光的消息来看,戴姆勒并非打算将国产Smart放在北汽新能源的生产线上,也并未打算将其归入北京奔驰的产品序列,最后很有可能让大股东吉利捡个现成。
其实Smart这款车的历史也比较久远了,最早是一位手表制造商提出的设计构想。这位手表制造商拿着Smart的原型设计拜访过很多汽车公司都被拒之门外,只有梅赛德斯奔驰接待了他,最终生产出了这款经典车型。这位手表制造商就是如今的表界巨头Swatch。
而Swatch首位全球品牌形象代言人、三小只的队长王俊凯,不久前在路上开车时被路人吐槽说停车技术太差,来来回回十几分钟才停进车位里。如果小凯换一辆娇小灵活的Smart,上路绝对不会再被人吐槽。吉利可以考虑一下,请Swatch的代言人顺便跨界代言个吉利Smart,反正都不是外人。
此外作为一款纯城市代步用的车型,燃油版的Smart驾驶感受很难让人满意,动力羸弱,反应滞后,变速箱顿挫,就差在脸上黑体加粗写上“此车非常适合电动化”了。所以电动化对于Smart自身来说原本就是一件好事,除了在中国的电动化计划之外,奔驰预计2020年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也实现Smart品牌的全面电动化。
Smart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被称为“都市精灵”,在各个品牌都在拼加长款的时候,小型车的市场份额肯定不大。不过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爆炸式增长,如今在街上连个车位都难找,小型车的崛起也许也快到时候了。
如果吉利与戴姆勒的下一个合作落脚点确定是Smart的电动与国产,那么吉利就会顺位成为国内第二个与奔驰合资的车企,其整体布局也会进一步完善:先是收购沃尔沃,打造其高端品牌的定位;随后借宝腾、路特斯的影响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并进军东盟,以扩大其销售市场版图;接着控股戴姆勒奔驰,实现车型的国产化落地。
然而,吉利这一路走到哪买到哪的大款作风背后其实已经结款超过千亿元,其中收购戴姆勒股份就花了90亿美元。从财务方面看,吉利如今的融资净值是负数,这似乎也代表了现阶段吉利用于还款和利息的资金远高于其现金流入,因而现在外界对于吉利汽车的资金状况很是有些负面声音。可是甭管怎么说,吉利汽车的整体布局都取得了战略性的突破,这无论对于自主品牌还是中国汽车市场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吉利品牌想要实现其高端产业链的宏大愿景,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