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车的竞争压力下,
合资车的产品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这样一来让消费者在选车时愈加纠结。
今天我们来对比一下,
当今自主车比亚迪秦Pro和合资车日产的轩逸。
外观设计
VS
设计和审美都非常主观,
不像竞技比赛,谁好谁坏。
轩逸的设计是近几年以日系车为代表的共同走向,
比较突出造型,用棱线增加它的立体感,显得硬朗。
这种风格确实迎合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喜好。
① 线条增加立体感
② 显得硬朗
秦Pro的外观精炼简洁,
符合中国人审美上中庸儒雅的态度。
尤其是环绕车尾与两侧的尾灯带,极简却有层次。
最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豪华车品牌,
奥迪和宝马已经证明了,不需要太复杂的线条,
更能经受时间考验。
就拿我们每天把玩的这个手机来说,
这些科技产品的设计趋势也看得出,
简洁越来越受追捧。
精炼
简洁
灯带环绕车尾
极简、有层次
配置对比
VS
外观上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但是配置上可以轻松分出高下。
轩逸仅1.8CVT顶配提供了205/50R17的轮胎,
其余车型均标配195/60R16轮胎。
秦Pro顶配的两款都提供了215/50R17,
较低的4款标配了205/60R16轮胎。
我们虽然不提倡单纯比谁更大,
但宽度更大的轮胎,虽然价格稍高,
却在行驶中必然有更好的抓地力、制动力。
单从轮胎这个重要的安全零件看,
秦Pro比轩逸整体高了一个级别。
内饰对比
VS
所有的安全,都要建立在良好和正确的驾驶习惯,
但不得不承认,
安全装备为我们安全行驶提供了很多无形的保障。
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可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这些功能就会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秦Pro上全系标配
来自德国博世的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ABS防抱死、EBD制动力分配、TCS牵引力控制、
VDC车辆动态控制、HHC坡道起步辅助系统、
HBA制动辅助系统等安全系统,
在无法察觉的状态下协助驾驶者实现安全驾驶。
当你开着车感觉得心应手,人车合一的时候,
并不完全是你炫酷的车技占领了高地,
而是协助着你控制车身姿态,加速,制动、斜坡等。
高配车型的秦Pro提供了行人保护、
主动刹车等这些更高端的主动安全装备。
轩逸将早已不算技术的ABS/EBD和BA
作为全系车型标准配置。
倒车雷达在最低配的两款上都没有出现。
在科技配置上人机交互系统,
日常使用最高频率使用到的部分,
中国的车载app的开发和应用是全球领先的。
本土化开发的应用程序
确实更适应我们的使用环境和使用习惯。
驾乘体验
VS
轩逸通常底盘调得软,高速稳定性不太好;
过减速槛的感觉,对不懂车的人来说,
调得软的车会让人直觉“是好车”,
因为遇到地面的坑洼和减速带感觉不大;
但这样的车却容易在更低的车速就失控,发生危险。
秦Pro的悬架调校要比轩逸硬一些,
在高速行驶紧急变线和过弯时,
会有更好的支撑,行驶过程中动力直接,
低速行驶时方向盘较轻,更容易操控,
另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全景影像功能,
让我们不管在行驶还是驻车时通过屏幕显示内容
对车辆状况有更好的感知和把握。
轩逸以每个月新增好几万车主的速度,让他主力车型的地位无可撼动,大部分车主的反馈也集中在空间大、油耗低等几方面。其实这正是日产的销售策略,通常用大半号的车身尺寸和稍高的配置来PK对手。
秦Pro则代表了中国自主车的典型。很高的配置、大量自有技术,特别是在电子、人机交互方面的自有技术,让比亚迪的成本得到很好控制:通过高度集成的零部件和自有技术来降成本。这在和对手竞争时也成为很大的优势。中日两大成本之王,在理念上走了不同的道路。
自主企业的成长有目共睹,
今天我们用两款典型的车型,
看到了自主车的成长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