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去年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还有印象,那段时间,社交平台疯转各种锦鲤文章,仿佛每个人都想凭借转发锦鲤获得好运,但幸运的人往往是少数。近日,汽车圈也有一大波锦鲤来袭。
![]()
3月7日,长安汽车在总部大楼前举办了2018年度劳模交车仪式。其中,成卫国等8名劳模每人喜提一台长安逸动XT。但这与其他单靠运气吃饭的锦鲤有些许不一样,他们不仅幸运,还努力。
所谓的“幸运”,一定是有强大的人才成长战略支持,有搞科研不服输的劲头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并付诸实践后才实现的。在人才济济的长安“军工厂”,没有执着地坚持,从容的心态,千倍的努力,很难收获到这样的幸运。
![]()
“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输,要干就要干到最好。” 劳模代表成卫国说。这无疑触动到很多奋斗在一线生产研发岗员工的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因为有了这股搞科研的劲头,成卫国才得以一步步的攻下一座座名叫“艰难”的城池。比如:攻克增压直喷发动机的超级爆震 ,增压器性能衰减等行业难题,让长安具备开发先进发动机的能力;主持开发H15TG-AC发动机,在S301上通过排放耐久实验,以非GPF方式实现国六,使得长安率先开发成功国六排放水平发动机,并且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更好的支撑市场销售。所以,一个人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才具备了幸运的前提,才会被幸运之神眷顾。
三国时期思想家刘劭曾说,“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由此表达识人察人者素质的重要性。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
作为自主品牌的先行者,长安汽车深入实施人才成长战略。据悉,自2009年长安汽车奖励劳模自主品牌汽车、享受劳动的成果以来,十余年间,已有141名基层劳模荣获最高奖项——长安汽车一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奖励从当年的长安奔奔,发展为长安逸动XT、CS95等更高级别车型。
![]()
除此,长安汽车积极致力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目前一线工人,已有兵装领军人才14人(享受公司副总裁待遇)。建有大师工作室20个(其中劳模大师工作室10个);2016年,国家人社部对长安汽车刘源大师工作室在全国推广。长安汽车探索采用“2+1”新型学徒培养体系,脱产培训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先后培养出16名高技能人才,其中2名为全国技术能手、2名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刘源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长安汽车大学机电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兵器装备集团机电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及标准的输出中心,在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及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往往是由研发人员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来决定的。作为最前线的研发人员,他们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研发走向。优质的人才造就优质的技术,优质的技术造就优质的产品。
![]()
产品研发上,建立了包括产品开发流程(CA-PDS)、新技术开发流程(CA-TDS)、平台开发流程(CA-PAS)3大流程在内的研发体系;品质保障上,长安汽车建立了涉及环境、强度、安全等 15个验证领域,包括整车、匹配、系统、零部件等4500余项试验在内的产品试验验证体系CA-TVS。
![]()
无论是在产品研发上,还是品质保障上,前线员工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由此,才促就了长安汽车天生不凡的王者气场。
随着新兴技术的入局,各大车企都将陆续对传统动力进行转型。嗅觉灵敏的长安汽车为此已整装待发,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疑,技术向上和品质向上并不是随便说说,它依靠的则是创新驱动,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汽车劳模交车仪式的举办正是长安重视人才的体现。俨然,爱才、惜才、敬才和用才的长安汽车已经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