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道有新机遇,但不是所有中国品牌都有]()
上周,由寰球汽车与乾梁汇、未来车科技联合主办的“危·机,新常态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云端峰会”在线上举办。坦白说,危与机是一个很难谈的话题,我们从参会者身份(行业管理者、专家学者、媒体等)、参会专家数量(超过百位)、会议持续时间(9小时)就能感受到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国际局势紧张、新冠疫情起伏、产业深度变革与全球格局调整的大背景下,观察和思考中国汽车的危与机更有时代意义。笔者注意到,在谈到中国汽车的危与机时,全球化、智能化、电动化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但对于所有中国品牌来说,是不是站到了这个赛道上,就意味着可以躺赢了呢?显然不是。
![新赛道有新机遇,但不是所有中国品牌都有]()
在这方面,我们习惯于拿诺基亚的例子来证明“传统必死,新势力必胜”。其实我们更习惯性忽略那些新赛道上倒下去的企业,最近再次创业的老罗和他曾经的“锤子手机”就是典型代表。汽车领域中,死于新赛道的品牌同样大有人在,拜腾、奇点、绿弛、游侠、赛麟……这些品牌有的死于资本、有的终于管理,品牌消亡背后各有各的危机。即便如蔚小理,现在也不敢说就是稳了,毕竟年销量也不过10万辆级别。而在传统汽车时代,华晨、力帆、众泰这些品牌也都曾经远远超过10万辆的规模。甚至,北汽新能源曾经一度还是全球电动车销量的冠军。做一款走量的车型或许不难,难得是后面还有盈利性、规模化、体系力、创新力等一个又一个关口等着你去闯,稍有不慎一个踉跄就可能让自己倒下。
时代的风口面前,99%的人看到的机会都是相似的,隐藏在机会背后的风险才是每个企业最大的危机,而且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阶段面临的风险也都不一样,有的死于对手,有的死于自己,有的最后怎么死的或许都不知道。所以处在新能源汽车的时代风口,如果认为“是猪就能起飞”,那只会被摔的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