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霖郁
从2009年到2021年,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每届参会嘉宾从最初的10多位到近200位,云集了中国汽车业各领域精英与资深从业者。
每一年的论坛上,他们就汽车业面临的格局与趋势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从今天的眼光回看,许多言论不仅具有勇气,更是穿越周期的洞察和预见。
汽车商业评论编辑部从历届论坛嘉宾中特别选取了十二位(以姓氏笔画为序),重现他们在往届论坛中的言论和观点。
尹同跃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在2012年、2013年、2015年以及2021年4次参加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
2013年,尹同跃说:“奇瑞实际上前面是走了一些弯路,产品做得不太好。在三年前调整了一下,下决心把产品做好,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把奇瑞的品牌镀上金子。”
2015年,被问到与互联网创业者碰撞的感受时,尹同跃总结说互联网人有四大特点:特别能“吹”、思维特别开放、特别有野心、特别能吃苦,“再一个,他们对商业模式,对质量的要求、对效益的要求的定义跟汽车行业不一样,可以说用两个极。”
2021年,他在造车新势力似乎占据行业主流话语权的大环境下,说:“奇瑞不是下‘先手棋’的企业,下‘先手棋’都是像徐留平这样的大企业家,像蔚来、像高合汽车丁磊这样的新势力。奇瑞是下反手棋的人,下反手棋的企业,我们希望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朱华荣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2018年参加了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当时他还是长安汽车总裁。
他说:“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有各自的优劣势,谁不改革、谁不转型都会死亡。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优势是基本功很扎实。而新势力造车,理念新,速度快,体量小。传统车企应积极拥抱转型。”
安 进
2020年,是江汽集团董事长安进退休的前一年,这是他首次参加蓝皮书论坛。
当时正处于争议之中的他做了《排难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他说,“无论多困难的环境,江淮人有扛得住的精神,能坚持。从汽车产业发展的视角来讲,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坚持‘排难创新,坚持技术创新’。我现在在公司里说的是叫‘排难创新’,因为想创新我们面临的困难太多。”
李 斌
2019年和2020年两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记录了不同时期的李斌。
2019年,“最惨的人”李斌在蓝皮书上感慨,“经常有自媒体调侃我,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卖那么贵的车吗?我从三方面看勇气这件事:一是创新的勇气,真正的创新还是少;第二个是变革的勇气,整个汽车产业今天很多是深层次的变革;三是突破的勇气,就是你到底给自己的标准设在哪儿?参与一个新层面的竞争。”
到了2020年,他说,“不试、不去创新、不动肯定是坐以待毙。但包括对我们这样的创新公司也得给我们犯错的机会,你得给我一个尝试的机会。不管怎么样,我还是鼓励大家多去试一些创新的方法,变革的道路,但这个过程本身肯定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但我觉得对一个公司来讲,变革和创新是永恒的,不动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未来十年,高端汽车主流市场全球会剩5家。”
李 想
2018年,李想首次登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当时第一款产品理想ONE还没有发布。
他当时说,“互联网思维也不适合造车,很多人说卖车不赚钱,靠后面的软件来赚钱,胡说八道嘛,你卖一个车相当于卖三四百台小米手机,最后你只是赚一台小米手机软件的钱,你脑子进水了吗?”
何小鹏
从2019年开始,何小鹏连续3年参加了中国蓝皮书论坛。
2020年,何小鹏第二次参加蓝皮书论坛时,小米、百度等都还没有宣布造车。那次他预言“如果我来判断趋势,会出现一些全新的甚至今天还没有出车的品牌。他们注重科技,又有全球视野,我觉得这个变局里面是有机会的。”
2021年,他又说:“一旦一线城市智能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超过10%,市场将迎来‘跳变’,智能汽车的入门价格是15万元。今天没有任何一家汽车企业能明确的说拿到了‘先手’。我们都在资格赛中,还没有上到淘汰赛的牌桌。”何小鹏表示。
竺延风
东风公司董事长竺延风2020年首次参加蓝皮书论坛。
在这届论坛上,整个行业似乎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竺延风,一个想象力非凡的国企领导,那一天是脱稿演讲。
他说:“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汽车能不能做成魔方?能不能做成变形金刚?能大能小、能轻能重、能繁能简、能宽能窄的变形金刚。用咱们的新材料、新技术,做一个懂变化、能变化的车,让用户花一份钱,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我觉得红海就会变成蓝海。”
徐和谊
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是出席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次数最多的车企高管之一,他于2011年、2014年、2016年、2017年、2020年共5次现身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和议题讨论,带来他对行业的观察与思考。
心直口快的他是媒体最喜欢的国企领导之一,因为常常制造金句。这其中流传最广的是2017年第九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徐和谊与李斌的对话。
“我看李斌有点
他在2016年发表的主题演讲中,认为自主品牌要走好下一步,要眼疾手快心专。“眼疾”是要必须看准并把握住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手快”是要做好加减法,率先完成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心专”是要以坚韧、执着、专注、极致的工匠精神心无旁骛地打造中国品牌。
徐留平
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是出席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次数最多的车企高管,在他任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和中国一汽董事长两个时期共累计7次。
2021年,徐留平以《以更前瞻的洞察、更充满的自信,下好中国汽车产业“先手”棋,以更果敢的创新、更谦敬的行动,构建转型期竞争“新”优势》为题发表演讲。
他说,“我们要有更前瞻的洞察,因为如果看不到‘前’、不看到‘远’,无疑下不好‘先手’,如果没有自信,也不敢下‘先手’;同时我们要有更果敢的创新,还要有更谦敬的行动,即使我们有了一个远大的理想,也有深刻的洞察,如果没有谦敬的行动、扎实的行动,想要取得竞争的新优势,还是比较难的。”
2020年,徐留平发表《不畏市场下滑挑战,
他指出,国内汽车市场形势严峻,危机四伏,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连续下滑;在科技革命驱动下,汽车产业的加速变革,“汽车不再单纯的是汽车”。另外,随着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彻底开放,各品牌车企将同台竞技、各显神通,自主品牌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2017年第九届,时任长安汽车董事长的徐留平发表题为《以人为本 人车合一 生命动感 智色双旋》的主题演讲,他说道:“汽车产业在一片繁荣的景象下,的确正在酝酿深刻的变革,并有可能催生全新的汽车产业业态。但是,汽车产业将会如何变革?我觉得核心是以人为本、人车合一。以人为本就是把握消费者真正的痛点。人车合一即把握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实现人、车、社会、自然的融合,也就是‘生命动感、智色双旋’”。
当时,他在回答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提问“这几年长安汽车快速前进的成功经验”时说:“因为我们不是出生在富贵人家”。
曹德旺
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2020年首次参加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当时正是他在美国的工厂被拍成纪录片而广为流传的时期。
他在那天的蓝皮书论坛上说:“我理解企业家应该以国家为己任。第一,
曾毓群
曾毓群参加了2020年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这也是他首次参加该论坛。
他当时在演讲中作出了预测:“今年整个欧洲的电动汽车的销售量超过我们中国,我们中国世界第一的电动车市场,今年会被欧洲抢走。我们非常痛苦,我也呼吁各位在座的领导,还有各位政策制订者,汽车产业的消费者,能不能不要起那么大早,赶个晚集,因为我们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完了,人家开始热卖。”
事实证明,他当时的预测是对的。2020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136万辆,以近12万辆的优势超越中国夺得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冠军。
魏建军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在2020年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
在“拥抱未来真变革打造新汽车”主题研讨环节,魏建军说,“对长城汽车来说,电池、互联等技术上的变革都不是最终的挑战,挑战最大的是体制、机制、文化的变革。因为现在我们传统车企还是有固化的思维,目标还是想造一辆质量很高、精致、舒适的汽车。未来的汽车由于智能化快速的发展,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体验。所以我想传统车企挑战最大的就是体制、机制、文化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