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蔚来官方APP上的一则官方文章显示,蔚来正式发布了一款便携式充放一体机。
这个一体机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家用220V插座上取电,能够在条件不足的小区“拉线”充电,最高充电功率为2.85kW;另一种则是从车辆的直流充电口取电,能够提供最高3.3kW的放电功率,带动微波炉、电磁炉、电风扇这类家用电器绰绰有余。因此如果车主出门露营的话,这款充放电一体机还能够满足露营灯、投影仪、电冰箱、咖啡机、音响等设备的供电要求,可谓是出行神器。
但就是这样一款新产品,蔚来给出的方案竟然是不售只租,而且租金竟然高达168元/周!换算下来,想要稳定持有一年52个星期,车主居然要花费8000多元!想要实现相同的功能,如果车辆支持V2L,只需要在X宝买一个X牛的放电伴侣,300多块就能解决;即使是蔚来这种没有V2L功能的新能源车,放电功率更高、能达到5kW的万能放电枪,价格也不过是2000元出头。不管怎么看,蔚来都是在割韭菜。
更离谱的是,这个设备的具体参数十分难看。虽然工作温度为零下20度到50度,基本符合绝大多数车主用车时的工况,但整机重量居然高达约6.5kg,比一袋大米还要沉;而且防护等级也仅仅是IP66,和车辆、大部分电子产品的IP67相比,防水性也有差距。由此,也引发了大量车主不满:又贵又难用,谁会买啊!而且为什么要做充放电一体?为了露营需要,单纯做个放电枪不行吗?
作为一个表面上的“用户企业”,蔚来自然是抓紧时间处理负面。几大高管立刻在APP露面发言。就比如李斌,原话是“接受大家批评,会尽快讨论更多的服务方案”,而秦力洪也承认蔚来的管理团队误判了大家的需求。
但此种回复的字里行间,却暴露了蔚来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用户企业。就拿传统车企来举例,在发布一款新产品之前一定会请市场调研公司针对消费者发放问卷调查,自己也会通过经销商渠道去倾听用户的心声。尽管很多时候会变成表面功夫,但至少传统车企在主观上是认可市场、也需要获得市场反馈的。
反观蔚来这边,能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的原因,一定是“没有针对大部分车主,进行市场调研”。有着得天独厚的APP优势,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对于车主已经小有规模的蔚来来说并不是难事。
另外,无论是李斌还是秦力洪,都暴露了自己不仅脱离用户,还喜欢“拍脑门”决定销售策略的特质。两位高管都不约而同地为自己失败的销售政策找了理由。秦力洪是“我们想帮大家省钱,但可能低估了大家对于拥有产品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话里话外就是认为“我们想对你们好,但没想到你们居然是这样的”。
李斌的说法,则更令人愤慨:“初期产能慢、还想让更多用户有机会用上,所以想用换电站提供租用需求,价格则是考虑了闲置时间和人工。”在这里想请问一下李斌总,初期产能慢,是车主的问题还是蔚来的问题?在没有调研的前提下,就认为用户用“充放电一体机”只会用来露营,频率会很低,是车主的问题还是蔚来的问题?而租用价格不考虑车主接受程度,只考虑蔚来自己的成本,是车主的问题还是蔚来的问题?如果不挣钱,你大可选择不卖,让用户去淘宝买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谢谢。
而蔚来不接地气,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还记得在去年年底,李斌恶意碰瓷油车所说的话吗?“我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这是有多怀旧才会买油车啊!除了能闻到一点汽油味,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好的。以前电动车确实有很多使用不方便的地方,但是放在今天大部分场景下, 如果使用习惯的话哪有那么多的焦虑,充电焦虑的基本都是汽油车用户操电动车的心。”
在这里,还想请问一下李斌总,您不开燃油车,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不开燃油车。您30多万的蔚来是有换电了,那那些10万元8万元的电动车,您也用蔚来的换电体系,帮他们配上换电功能呗?或者要不干脆点,把咱蔚来的价格降价到每个想买燃油车的车主都能买得起的地步,我相信会有很多燃油车主转投蔚来阵营,这是一场双赢。这样,我们能提前十几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接近100%的目标,也能为国家这次“支持燃油车”的购置税减半政策省下数百亿的资金。您意下如何?
写在最后
蔚来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的确值得舆论环境给予一些宽容和支持。但希望蔚来不要既当又立,表面一套说自己是用户企业,背后一套完全不顾用户体验。希望蔚来的管理层能够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们现在的成功,是众多蔚来车主给你们的;当他们选择离开的时候,也是你们失败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要拿车主当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