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想在汽车领域,更进一步?
近日,苹果在2022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全新一代CarPlay功能的预告图。相较目前已广泛普及的初代CarPlay,全新CarPlay算得上是足够具有“颠覆性”。
首先便是CarPlay对不同屏幕形式所具备的强大适应性。CarPlay诞生时,大部分车辆只配有一块形状、尺寸相近的方形中控屏,现如今,多屏化、异形化的趋势进展如火如荼,新一代的CarPlay也做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兼容。
如何实现五花八门不同形状屏幕的匹配?苹果的答案是“卡片化”,通过卡片元素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功能区在屏幕不同位置的占位和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相比App icon横向规律排列,再点进icon后显示相应信息,卡片化配置的自由度显然更高,其一级菜单显示的信息也会相应更丰富一些,包括手机内的天气App、音乐App等信息,都可以得到显示。
iOS 13更新后的CarPlay就有类似的风格,只不过新一代CarPlay做得更彻底一些,也更接近大部分智能机已经采用的UI风格。
iOS 13版CarPlay
针对多屏化的特点,全新一代CarPlay还支持跨屏显示。其中对支持数字仪表的车型,CarPlay可以直接投射至数字仪表内,代替原先数字仪表作用,更可以将数字仪表与其他屏幕之间实现信息流通,例如将导航信息投射至数字仪表内,并自定义数字仪表的显示模式。
可以看出,其数字仪表显示界面显示的信息较为丰富,其中行驶里程、挡位、油量、水温、油耗等诸多信息需要车载座舱芯片提供相应的信号,方能实现外显。可见在信息适配方面,全新CarPlay对传感器数据的调用,要远比老款车型更多。
至于车速、经纬度等信息,虽然手机自带的传感器可以测得相应参数,但或许精度上会逊于车载传感器设备的表现,因此其信号的来源,大概率也是相应的车载传感器。
手机与车载座舱芯片更广范围的互通,还将为CarPlay提供更多功能,包括空调调节、座椅加热通风调节等。在过去这些功能往往需要退出CarPlay界面才能实现调节,或者通过机械按钮实现,而现在,无需退出相关界面,便可在触摸屏上完成相应的硬件调节操作。
全新CarPlay功能第一批将支持15个左右汽车品牌,包括路虎、奔驰、保时捷、奥迪、福特、日产、本田等大部分全球主流品牌。全新一代CarPlay的适配需要一定的过程,2023年稍晚些时候,预计将会看到搭载全新一代CarPlay的实车。
为什么称之为全新一代CarPlay?因为此前CarPlay功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手机”,而将来,CarPlay可能会起到“类车机”的效果。这有点类似于华为从简单的HiCar手机映射功能,进步到目前讨论广泛的鸿蒙车机系统的阶段。区别在于,华为鸿蒙车机系统为车载的系统,直接调用车机芯片的算力,而苹果CarPlay无论采用何种数据连接方式,其本质依然使用的是手机的屏幕与算力。
目前,智能座舱中心化计算的趋势,大大降低了手机映射功能获取车机信息的壁垒,甚至降低了跨域控制其他车载硬件的壁垒。对用户而言,在满足功能安全以及相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这样的技术革命将会带来实际体验的便利。
这样的模式,也可以使车企更专注于整车层面的开发,而可以把车机系统应用层面的开发交给苹果这样更具智能化经验的公司。并且对于非一线品牌而言,甚至可以把“苹果研发车机系统”作为一个核心卖点,将用户对车的心智与苹果品牌强绑定——毕竟吸引一类手机用户群体的效率,远比打响自身品牌影响力的效率要高得多。
展望未来,CarPlay可能推动更多手机端应用“上车”,以安全的形式加以调用,也有可能支持更多屏幕的投射功能(例如HUD等)。如果更进一步,苹果会不会推出自己的车机芯片,乃至最终逐步走向整车制造业务?从目前已公布的信息看,一切皆有可能。不过到时候,我们可以先品尝一下,苹果的这道开胃菜,口味如何?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