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汽车行业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在4月份乘用车销量崩塌之后,于6月1日开启的购置税减半了,2.0L以下排量,30万以下的价格,均能享受到购置税减半,从6月1日到12月31日,为期7个月。明眼人都能看明白,这一次覆盖范围更广的购置税减免,是为了缓解汽车行业低迷现状而打的一剂“强心针”,试图在短时间内缓解国内乘用车尴尬的销量表现,当然可能也是短期内,对燃油车最后一次鼓励消费了,下一次,就是新能源汽车了。
![]()
不过购置税减免真的能够让低迷的国内乘用车市场迅速“翻红”,复制2014年—2017年小排量购置税减半时的高光表现吗?情况可能不尽相同,或者说,这一次的购置税减免,对于汽车销量的刺激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再或者说,有一些因素充分抑制了购置税减半优惠的效果,让购置税减半难以打动大多数在购车与不购车之间摇摆的那部分消费者。
![]()
首先就是油价了,现在很多消费者购买燃油车一个比较明显的犹豫点,就是不断上涨的油价。目前国内92号汽油的价格已经普遍超过了9元/L,95号汽油的价格也向着10元/L不断逼近,可以说,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也就是普通车主们来说,如今这个油价已经属于不可承受之重了。
![]()
我们发现周围很多朋友如今都已经不怎么开车了,尤其是短距离出行,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公交车成为首选工具,可能除了长途出行,驾驶私家车在疫情条件下,会方便一点。但是过高的油价,的确让很多人对开燃油车有了敬而远之的想法。
所以其实购置税减半,虽然覆盖的范围很多,但是恐怕还是难以打动那部分对油价比较忌惮的消费者。从当前国内消费者的收入结构来看,大多数老百姓对于油价不断高涨还是非常敏感的,在这种情况下,购置税减半带来的那点优惠,可能难以抵消人们对于油价居高不下的那种担忧,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当然购置税减半,不能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疫情深刻地改变了老百姓对收入、积蓄的态度。在疫情发生的3年时间里,很多老百姓的收入发生了波动,有些人甚至失去了工作。
从短时间来看,疫情完全消失,可能性不大,那么收入出现继续波动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再加上之前几个月糟糕的经济数据,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将有限的收入用到更现实的柴米油盐,可能要比购买一辆有点“奢侈消费”属性的私家车更有意义,所以本质上来讲,购置税减免在这个时间段落地,效果就是要打折扣的。
![]()
核心因素抑制了购置税减半的效果发挥,一些外在因素也影响了购置税减半的实际实施。在过去几天,我们接连看到了很多经销商/4S店在购置税减半落地之后,新车先后涨价或者降低优惠的情况。实际上,这就是让购置税减半带来的优惠又重新装回了经销商 /4S店的“兜里”,消费者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优惠。
![]()
这种情况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4S店和经销商认为,购置税减半优惠开启,势必有很多消费者要买车,而且购置税减半的时间只有7个月,所以很多老百姓会在这期间抢着买车,稍微加点价、降低一点优惠,老百姓可能完全发现不了。毕竟最近新车产能受限,芯片短缺,是全行业存在的问题,老百姓也能被“糊弄”过去,4S和经销商还能趁机捞一笔。但是现在的信息很对称,老百姓看到经销商和4S店割韭菜,那大不了就不买了呗。
所以从总体上来看,虽然购置税减半优惠已经落地,但是在油价不断上涨并且高位运行,短期内看不到降价可能性,以及老百姓本身对购车这件事热情就没有那么高,收入的波动让大家对大宗消费趋于保守,再加上经销商/4S店趁火打劫,这些种种不利因素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很难让我们对购置税减免产生的效果有多么乐观的预期。相比于2014年—2017年那次小排量购置税减半,这一次覆盖范围更广的购置税减半产生的效果可能将远远不如那次,原因很简单,大环境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