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上海新冠疫情逐渐清零趋势,2022年也即将开启下半年模式。而对于国内汽车市场来说,在年初迎来开门红不久便遭遇疫情的卷土重来,对江浙沪汽车产业供应链正常运转造成不小的影响。再加上原材料上涨、芯片短缺等问题的困扰,因此在最艰难的4月份一些车企甚至出现销量同比腰斩的情况,销量创下近十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其严峻的形势可见一斑了。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6月份,国内市场又将会出现哪些变化呢?在《车壹圈》看来,随着全国疫情得到缓解、汽车产业供应链恢复以及国家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上半年遭遇惨淡的车市也将会迎来全面的复苏,销售报复性增长将成为大概率。
产业链复苏车市回归
如果没有这次上海疫情,大家或许对汽车供应链的重要性缺乏刻骨的体验。作为中国汽车重要制造基地之一的上海,不仅有人们熟悉的上汽大众、通用、荣威等品牌,还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包括了博世、安波福、采埃孚、舍弗勒、博格华纳等外资零部件巨头。
![0531 车市1.jpg]()
在疫情比较焦灼的4月份,江浙沪汽车产业链停工停产和物流停滞,令国内众多车企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中。今年4月份,蔚来汽车、长城汽车等车企纷纷表示,受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企业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受到波及,导致工厂产能受限。
随着上海疫情拐点的出现,上海车企也陆续恢复生产。据了解,4月19日复产的特斯拉,在5月23日开始进行双班生产,产能进一步恢复。同样作为上海车企的智己汽车,其在临港的工厂也于5月27日开启双班生产,订单车辆陆续在临港工厂下线。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称,将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出台系列政策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
![0531 车市2.jpg]()
可以预测,随着上海以及浙江、江苏等地汽车供应链的正常化,影响国内车企的产能问题也不再是难题。除了市场供应的恢复外,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信心的回归,持币坐观将成为过去式。而乐观的消费氛围,对车市增长无疑形成了良好的基础。
利好政策刺激车市消费
伴随着疫情的缓解,汽车产业链的复苏,国家及地方近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刺激消费,为提振车市又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其中包括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等。
![0531 车市3.png]()
在国家利好政策拉动之下,各地也相继推出消费政策,对当地车市的恢复起到了刺激的功效。比如4月27日,广东省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汽车消费”。并在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对个人消费者在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给予8000元/辆补贴。同时,此期间内,在原有基础上,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更好满足群众购车需求。
![0531 车市4.jpg]()
此外,沈阳市、海口等地也推出相应购车补贴政策,其中沈阳市对购置非营运车辆的个人消费者(户籍不限),一次性发放总额1亿元的汽车消费补贴。海口发放2000万元汽车补贴消费券,对购车的消费者进行补贴。
新车扎堆上市消费正当时
不得不说,受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也殃及到一些车展的正常举行,比如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车展延期举办。同时,一些地方性车展也因为疫情影响,而不得不延期。而随着疫情的缓解,国内汽车市场的复苏,这些车展也将会陆续开展。厂家将陆续在下半年推出新品车型及相应促销政策,为当地车市形成报复性增长,进一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段时间,长安、吉利、奇瑞、红旗、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以及丰田、本田、日产、大众等在国内的合资品牌也相继发布全新车型,其产品从传统燃油车到纯电车型、混动车型一应俱全。而这些厂家扎堆发布新品的原因,除了今年3-5月受疫情影响,错过北京、重庆国际车展没能及时发布新车型外,随着疫情清零而逐渐恢复的车市,对厂家信心的提升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提前做好下半年的市场推广。
![0531 车市5.jpg]()
事实上,每年车企厂家都会针对中国市场发布一些全新车型或改款车型。而今年以来,因为疫情影响以及市场原因,这些新车发布计划被延期。不过,这并不影响车企全年推广计划,无非上半年耽误的时间将在6月份之后集中爆发。
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疫情的好转为国内车市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市场仍旧被看好。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上半年疫情对他们消费水平形成部分制约。不过,市场规律告诉我们,该买车的人还是要买车的。而国家及当地政府出台的各种利好政策,让下半年成为购车的最好时间,机不可失,时不可待。因此,多种利好条件重合,让6月之后国内车市出现报复性增长,应该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