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大约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威马就开始吆喝着说要登陆科创板。然而两年都快过去了,科创板事宜遥遥无期,威马又盯上了港交所。
6月1日,据港交所文件披露,威马控股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 截至招股书发布时,沈晖王蕾夫妇共计持股30.82%,雅居乐集团持股6.46%,百度持股5.96%。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累计交付电动汽车83485辆。其中,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44152辆电动汽车,实现了96.3%的同比增长。过去四年,销量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超过100%。
重点财务数据显示,威马汽车2020年总收益达34.46亿,同比增长51.6%;2021年总收益达63.64亿,同比增长77.5%。2021年,威马汽车单车毛利率为-5.1%。
目前威马攻拥有EX5、W6、E.5等车型,覆盖中型、紧凑型SUV市场以及中型轿车市场(中型SUV EX6已停售)。
销量、收益正增收看似向好,但是最新销量走势显示,自去年12月之后,威马销量已经连续4月崩盘,凭借三款在售车型,今年1-4月累计销量只有8957辆,月均销量2239辆。
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威马还遭遇了大规模的“锁电”舆情,造成品牌口碑严重崩盘,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下滑预计与该舆情密切相关。
2021年财报显示,威马汽车收入47亿,亏损53亿,且呈逐年扩大走势。
按照规划,威马旗舰车型M7将于2022年下半年上市。同时,将在2023年推出基于Caesar平台的全新SUV、轿车及MPV车型。届时,将实现对全品类车型及由A级到B级产品的全面覆盖。
在正式向港股递交IPO申请之前,威马汽车业已打造温州和黄冈两大智能制造基地,满产产能预计可达25万辆/年。此外,威马汽车刚刚完成了近6亿美元的Pre IPO轮融资,其累计融资额达350亿元。
但是就目前市场对于威马品牌的反馈来看,威马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产能也不是融资,而是捉襟见肘的品牌认可度。
一方面,主攻中低端市场让威马利润单薄,其次,近一年内威马一直缺乏亮眼的技术革新或者全新定位产品,同时还要依靠E.5所在的网约车市场过活,销量看不到具体的增长点。去年科创板事宜的夭折,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威马在技术创新上的能力匮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威马想要登陆港股可以说是考验重重,即使成功登陆,后续也极有可能破发走低。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显示,威马创始人沈晖国籍为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