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行业】“(国常会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这事确实还是挺振奋人心的”,一位奥迪4S店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上班3年,疫情3年,我入行没多久就经历了进口零部件进不到国内,进口车也进不到国内,别人想买,但是我们没车,产量不够。”
“现在过的肯定是很难的,只要周边有疫情,我们就要关店。”他告诉有车以后,3年时间,店内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怎么换过,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因为不知道该去哪,“大家都差不多,燃油车已经没有原来好卖了,我们还算好的”。
![]()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
其中,汽车方面,包括要促消费和有效投资,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此外,汽车央企还发放了900亿元货车贷款,要与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
截止发稿前,上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未公布,但可以看到,汽车圈内的从业者和资本的反馈是持“乐观”态度。
当日开盘,汽车板块股价大涨,港股的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福耀玻璃等一度涨幅超过10%,A股汽车涨幅也非常可观,开盘半小时内,整个汽车制造板块上涨2.9%。
![]()
政策激励能带来什么?
从过往经验来看,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的确不失为是一项效果显著的救市政策。
据业内媒体统计,目前国内已经实施过两轮比较大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
2009年5%至2010年7.5%的购置税优惠,叠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老旧汽车提前报废补贴政策;2015年10月-2016年5%,至2017年底7.5%的购置税优惠,叠加老旧汽车提前报废补贴政策。
对比销量来看,2009年和2016年汽车销量分别突破1,000万辆和2,500万辆,同比增长45.5%、13.7%。
“600亿是个应急举措,历史上我们已经实行过多很多次,效果肯定是有的。”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传播顾问沈承鹏在接受有车以后的采访时直言,如果疫情能快速过去,市场自然恢复向上的概率比较大。但如果疫情循环反复发生,人们的工作、收入会受到普遍影响,购车能力,意愿会下降,市场掉头向下概率大,600亿的作用可能也有限。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
新能源市场也未能幸免,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28.2万辆,环比下降36.5%。虽然,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订单相对充足,但产能供不应求加剧导致未交付订单拖期严重。
![]()
双双受挫的车场,今日的“减征”该倚向何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我们乘联会对车市低迷的结构分析看,传统燃油车购买群体近年受冲击最大,最需要支持。”
数据显示,2022年1-4月累计乘用车传统燃油车的销量492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下降18%;4月传统狭义乘用车销量67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55%,环比上月下降50%,下降幅度巨大。
他在《600亿促乘用车和货车纾困政策很好》一文中指出,随着使用成本的上升,很多入门级消费者买不起燃油车,而主流电动车的价格更贵,因此购车消费受到抑制。
“目前部分消费者购买燃油车仍是低成本的特色,传统燃油车的自主品牌A级车很多在8万元以下,这也是很大的价格优势。”
不能被忽视的是,也有专家向有车以后指出,新能源车(包括混动)替代燃油车是大势所趋,以纯电动为核心的新能源车的发展,都决定着双碳目标能否实现。政策向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倾斜将是长期的,市场一定是向上的,这个趋势不会改。
![]()
“我最担心的是,消费者预期变坏。”
沈承鹏表示,19年疫情来袭时,国内是万众一心,现在心有点散了,加上某些地方处置不当,层层加码,使消费者市场预期变坏,采取躺平心态,捂紧钱包,等待疫情明朗后再做决定,市场就暂时难以恢复了。
实际上,这一情况也已经显现。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吉林、江西、山东、天津、深圳、沈阳、海口、晋江等多级、多地政府都相继出台了购车补贴政策,并且政策延期会到6、7月底,一部分甚至会延续到今年年底。但眼前的销量结果却依旧平平。
“疫情不去,万事皆休。”
“房贷都还不起了,还买什么车?”
“发的消费劵我都不用,口袋空空的,再怎么驱动消费我也没有一个钢镚啊!”
用户的牢骚与昨晚汽车人朋友圈内的狂欢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在前方”、“该来的刺激终于来了”、“好事好事”......或许,于车企而言,此时如何摸清用户的购车逻辑、找准产品风口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