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整体经济有多糟糕,大家有目共睹。而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条长,拉动消费明显,因而表现尤其明显。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05.2万辆,同比去年下降35%,环比上月下降33%;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90.3万辆,同比去年下降46%,环比上月下降50%。
这组数据可以看出,4月宏观销量近腰斩,其中主因是疫情下停工停产致使生产端供应不足。不过随着4月底上海的逐步复工复产,这种情况将被遏制,5月销量即将迎来反弹。
敢于公布4月产销数据的都被称之为真英雄。日前,上汽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整车合计产量为158159辆,同比下降62.02%;累积销量为166552辆,同比下降60.3%。长城汽车产销快报显示,4月汽车产量55284辆,同比减少38.47%;销量53777辆,同比下降41.41%。长安汽车4月汽车总销量11.57万辆,同比减少42.78%;广汽集团4月产量128,631辆,按年下降33.5%;销量124,304辆,下降33.6%。
不难看出,上汽身处疫情中心,也是产销受灾最严重区域。而其他地区车企的产销也受上海周围的零部件供应链遏制,动辄30%以上的下滑。
相比之下,新能源产销数据就好看多了。其中比亚迪绝对是新能源市场的大赢家,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60万辆,同比暴涨313%,登顶销量榜首,这样的数据在车市寒冬下实在让人艳羡。而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等车企也都发布了逆势增长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业内人士仍透露出自己的担忧,因为除了产销段的影响外,消费端的热度也在明显冷却。一方面,疫情之下大家出行明显减少,第二,受终端提车周期等影响,大家的消费行为明显被遏制。第三,最近油价的上升和新能源产品的价格上涨也多少抑制了消费热情。按照目前的抗疫进度,今年几个大型车展很有可能都将延期举行,而很多车企新车都选择线上发布,使得声量有限,关注度不高。
相信随着上海疫情的恢复,上海企业的全面复产复工,产能上涨,消费活力也将逐渐恢复。”我相信,5月新能源车产销环比4月暴增。”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当前工信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应急协调机制,设立重点保障企业的“白名单”。优先保障“白名单”企业复工复产、物流运输和配套企业协同复产。真正的供应链恢复是从4月底开始,有通行证的车辆增多,上海地区几个运输中转平台区域开放,实现全国的供应链打通。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等零部件的缺乏依旧是疫情下的常态,目前,广州几个企业都表示因零部件缺乏导致的产能停滞正逐步恢复,但并没完全恢复。所以5月很可能环比暴增,但同步增长情况依旧不乐观。前期所抑制的购买需求有望在6月得到释放。
最后
相比短暂的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会更担心长久的消费信心问题。日前多地政府在房产领域已经出手救市,相信后期随着疫情稳定,供应链接和产能完全恢复,政府救市政策会陆续出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并不是一个最佳的购车时机,但很可能最佳购车时机就快到来了。